本报讯(通讯员 刘 威)“兔子很可爱,看一看、摸一摸很减压。”“我们给认领的兔子举办了‘抓周’会,兔子自选了名字‘窝窝’。”“我们收集了兔子掉的毛,打算做手工制品。”……最近,在杭州市濮家小学笕新校区,课间十分钟,四楼平台的一角总是围满了学生,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养兔心得。原来,这里入驻了19只兔子。这些兔子不只是单纯的宠物,还肩负着辅助心理疗愈的任务。
据了解,濮家小学从2013年开启劳动教育,每年迭代升级教育内容。今年,学校引进了兔子,除了在饲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更大的目的是尝试心理疗愈。副校长季康平说:“学生在成长中会遭遇各种压力。学业、亲子关系等引发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来疗愈。”对于在心理健康筛查中出现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今年,学校在保密的前提下,尝试让他们和对饲养宠物兔感兴趣的学生一起,与兔子进行比较密切的接触,希望借助饲养兔子,改善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还希望以此作为生命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目前,宠物兔动物心理疗愈项目已编写了校本教材。后续,学校将在其他两个校区推广该项目,并希望通过一年左右的尝试期,提供心理疗愈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