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3月19日 星期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服务“三支队伍”建设
——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相关负责人

□本报记者 童抒雯

教师强则教育强。如何贯彻落实浙江“新春第一会”有关部署要求?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抓手,拓展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新思路,推进教师资源配置优化和管理制度改革,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服务好“三支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记者:如何理解“大人才观”提出的“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相关负责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浙江要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起点和基石是教育。

培养人,特别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得有人来扛起“培”“养”任务,得“育得出”。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既要有年轻新秀,也要有专业过硬的业务骨干,更要有经验丰富的领军人才。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更要树牢“大人才观”,不拘一格聚人才,引领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尽展其才,让“育得出”更加适应发展需要。

记者:浙江如何在教师队伍的“培”“养”“育”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效?

相关负责人:过去一年,我们着力以多种形式实现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从源头上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

首先,推进师范教育改革。去年,我们完成27个师范类专业的二级认证,深化“双学科复合型硕士层次中学教师培养”改革,组织试点高校优化课程设置方案,落实相关配套支持政策。

其次,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去年,我们首次开展“院士进师训”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共有12万余名教师参加。

再次,强化领军队伍建设。去年,我省推荐入选国家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9名、国家首批领军教师培养项目55名、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究班20名和跨省交流研修10名;启动浙派名师名校长培训,遴选参训教师477名;组织省小学名班主任培训班、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师德师风骨干培训者高级研修班等,实施“县中崛起校长素质提升计划”项目,共455人参培。

最后,打造教师发展平台。去年,我们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遴选建设首批25个中高职一体化团队,认定10个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新增8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1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部验收通过,全国排名第2;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9个一等奖,稳居全国首位。

记者:教育共富,教师先行。在推进过程中,如何确保教师队伍能“留得住、育得出、用得好”?

相关负责人:去年,我们进一步推进山区海岛县强师行动计划,推进定向师范生培养改革,安排山区海岛县定向培养招生计划550名。

面向山区海岛县设立51个正高级教师“定向服务岗位”,舟山、衢州、丽水等地正高级教师比例大幅提高。组织723场“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658人次,惠及2万余名农村教师。建成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377个,结对山区海岛县教师。选派第五轮“希望之光”教育专家团队110名专家进驻22个山区海岛县,提前实现山区海岛县全覆盖。落实跨省教育援助,立足乡村振兴,有计划地做好110名援川教师、19名援青教师的选派工作。

记者:接下来,浙江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上会有哪些实招、硬招?

相关负责人: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优质师资培养高地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完善教师培养体系。鼓励高校扩大教育硕士培养规模。深入推进复合型硕士培养改革,完善试点培养方案,落实好首批和第二批试点毕业生就业。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定“双师型”教师分级认定标准,开展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继续重点支持山区海岛县优秀师资培养,加大定向师范生培养力度,积极争取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指标,举办定向培养校地合作推进会。

提升教师培训质量。拓展高层次培训资源,联合省科协开展“院士进师训”。启动浙派教育家培养支持计划。继续实施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百人千场”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持续提升农村学校教师专业素质。推进高校教师培训制度化,以高校新教师培训为重点,全面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要求,建立高校教师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形成各学段全覆盖的全省教师培训制度。

强化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完善教师发展学校为平台的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师发展协同机制,建立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与教师培训互通机制。

记者: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应对新时代下的新要求,我们将如何下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一盘棋”?

相关负责人:社会在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也应与时俱进。我们需要积极应对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积极探索教师跨学段交流、跨校走教等方式,统筹教师资源配置;按照要求配齐配好教师,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科学教师三支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团队建设,统筹各方力量,持续加强山区海岛县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银龄教师支持乡村行动”“省特级教师支教共富行动”,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