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15日 星期

激活人才“第一资源”,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蒋云良

聚焦浙江“新春第一会”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锚定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任务,浙江师范大学将坚定不移走好“人才强校”之路,积极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强化平台赋能,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拥有先天的平台优势,要坚持靶向发力,持续放大平台引才效能。

一是建强学科平台。学科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努力构建以高端学科平台集聚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引领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学校强化顶层设计,聚焦数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全力打造三大优势学科群,围绕中非合作、精准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做实四大特色学科群,分层分类建设理工科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和人文社科学术创新支撑体系,用一流的学科平台吸引人才、成就人才。二是建优合作平台。浙师大立足浙中、扎根金华,主动扛起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使命,积极推进政校企深度融合,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高能级科创大平台,构筑人才“凤凰巢”。学校深度融入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先后与金华共建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数理医学院,建设“产业光源”大科学装置,依托浙师大金华科创园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多领域共赢发展。三是建好国际平台。作为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外交部和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浙师大获批建有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美国堪萨斯大学共建了全国首个聚焦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深耕15年的中非智库论坛更是成为国家对非品牌活动,以独具特色的海外美誉度吸引着全球优秀人才。

二、创新机制体制,激活人才队伍“源动力”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要立足新形势新特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充分激发人才队伍的主观能动性,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一是优化引育机制。学校始终抓住“聚焦高端人才”主旋律,努力搭建引人“大舞台”,建好用好学术干部选聘政策,聚焦登峰、优势特色学科“精准引”;坚持质量优先,围绕高精尖人才“重点引”;利用杭州校区“窗口效应”,积极探索“飞地飞人”“灵活引”;深入实施校地合作,整合有利资源“创新引”。二是创新激励机制。精准把握人才成长的新需求,推进落实人才培育“四大工程”,研制出台“人才新政22条”,落实《师资质量提升奖励资助办法》。创新人才薪酬分配机制,利用资深教授、杰出教授和“双龙学者”特聘教授等岗位的吸引力,发挥“大师+团队”“以才引才”优势,把团队建设纳入高端人才聘期考核的奖励指标。三是完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以实效实绩产出为导向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有机结合,创建科研、教学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考核机制,坚持尊重文理差异、学科差异,实施差异化评价机制,增加人才工作成效在二级单位绩效考核中的权重,以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助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三、优化服务体系,涵养人才发展“新生态”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努力构建有温度的人才服务体系,才能让人才心无旁骛地潜心科研、专心育人、施展才华。

一是强化统筹协作。坚持以系统思维来抓人才工作,形成全校上下“一盘棋”工作格局。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整体人才工作规划、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统筹协调等工作,人才办、人事处与各学院、研究机构协同作战,切实承担起推进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谋划,科学布局,绘就新阶段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路线图,形成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是强化“五航”引领。作为师范大学,学校始终立足“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的教育使命,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人才队伍。学校“五航”师德文化品牌获评教育部、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涵育了一批以全国高校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央视《立德树人》人物蒋风等为代表的人才典型。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只有创新吸引人才的优越政策、提供健全的保障制度和环境,才会吸引各类人才筑巢建窝。学校“人才会客厅”在今年年初正式揭牌,将以“人才一条龙”服务为工作主题,完善人才落户、职称评定、纳税社保等20余项人才服务政务,进一步解决人才福利住房、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切实提升人才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