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学生心理健康这篇大文章凸显工作重要性,更连着现实紧迫性。
□李 强
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心理健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学生学习和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把统筹谋划、科学决策作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撑,坚定不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能力,共同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篇大文章。
“大文章”凸显工作重要性,更连着现实紧迫性。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是,学生在抑郁、焦虑、学业倦怠、网络成瘾、自伤行为等方面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实现大幅度下降的目标,显然形势紧迫。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容乐观,暴露出当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薄弱点。从家庭层面来看,更多的家长不可能不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关键是怎么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或者说如何评判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尚不足以支撑广大家长坦然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的家长因为害怕被贴标签、被歧视,影响未来升学、就业,即使发现孩子情况不对也会本能拒绝向专业人员求助或不配合治疗。
从学校层面来看,虽然都知道德智体美劳样样重要,但会不自觉地选择将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等”“放一放”“拖一拖”。在专业力量的配备上,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少也是不少学校面临的客观现实。在此情况下,势必因力量不足导致与学生日常接触的时间短,很难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难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
从强调牢固树立并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到强调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预警一体化系统;从强调建立干预机制,建设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专业队伍,到强调凝聚多部门、多系统合力共同治理,家校医社携手守护心理健康。这些举措紧扣实际,都是做好“大文章”的必要保障和支撑,因此,方方面面都要使出大力气,抓在手上,重在日常,形成“共同做好”的强大合力。
在师资保障上下大力气,在监测干预上下大力气,在教育教学上下大力气……唯有家校医社携手有力,方能有效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实现大幅度下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