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 晨 通讯员 陈 龙
竹筏、塑料船、小木船……前不久,江山市石门小学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百舸争流”项目化挑战赛。六年级学生乘坐着用各种材料亲手制成的载人小船,下水展开比拼。现场不仅测试了小船下水后的各项性能,还对各艘小船在水里的划行速度进行了比较,好不热闹。
学生亲手造小船
本次挑战赛源于学生们在暑假里的科学动手作业: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一艘可载2人、长度至少1米的小船。学生可自行选择材料,绘制设计图并制作实体模型。
要完成这项作业可不容易。在学校下发的作品评价表上,小船的评价标准涉及渗水性、坚固性、稳定性、载重量、美观性、耗材量等方面,要求小船在一定时间内船身不渗水,牢固不易变形,在水中不左右倾斜、不侧翻,制作工艺良好、外形美观等。“造船”成了学生们这个假期的关键词。
学生张江龙制造了一艘形似乌篷船的小船:以竹子为原材料,用铁丝打孔固定,再用胶带捆住泡沫板,铺上银色的防水纸,套上迷彩布后便制作完成了。张江龙给它起名“红领巾2号”,别看小船外形简单,却是经过反复修改的。在设计阶段,张江龙就几易其稿,没想到做出的小船下水后只能承载1人。于是,张江龙再次调整设计,去掉扶手,拓宽船体,终于,小船可以承载2人。整个过程,他的爸爸一直陪伴左右,一起砍竹子,一起制作船体,增进了亲子感情。
学习成果赛出来
开学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展示,有的是小船模型,有的是实体船。怎样检验这些船能否载人航行呢?科学组教师提议举办挑战赛。学校十分支持,与石门初级中学协商借用该校游泳池作为挑战赛的举办场地。
比赛当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小船来到赛场。他们坐上小船,拿起船桨,需要从泳池这一边划到对岸。下水后,有的船稳定性不够,侧翻了;有的船载重不行,沉没了;有的船密封性不好,不断有水渗进来……当然,也有船承受住了种种考验,成功来到对岸。其中,“红领巾2号”凭借着各项指标的出色表现获得一等奖,张江龙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赛后,各班举行了造船经验交流会,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了不少宝贵经验。
副校长朱可静表示,除了载人船制作,学校还举办过折纸船、动力小船、月球模型制作、“水火箭”发射等项目化活动,这类活动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推进科学教育。近期,学校还与江山市博物馆合作推出关于岩石和土壤的科普课程,涵盖矿石、恐龙化石、古窑瓷器、火龙果种植等充满江山本地特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