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9月5日 星期

幼儿园“去小学化”是道必答题


新闻回顾 学前教育法草案近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明确,幼儿园应当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活动,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社会对学前教育法的重要期待之一,就是从更高的法律层面禁止幼儿“抢跑”。草案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引发热议。

遏制幼儿园“小学化”是必要纠偏

□廖卫芳

长期以来,一些幼儿园在招生宣传上热衷以孩子掌握多少小学学科知识作为“吸睛”亮点,一些家长也总认为孩子在上小学前学得越多,上小学后就越有优势,这都在无形之中助推了幼儿园“小学化”。

教育研究表明,幼儿过早掌握一些学科类知识的优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而且如果在幼儿阶段一味地给孩子灌输小学知识,反而可能会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最终让孩子陷入“未入学先厌学”的尴尬境地。

此次,学前教育法草案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课程”,这无疑是一种必要纠偏。一方面,有了这道“禁令”,能督促幼儿园回归“正轨”。另一方面,有了这道“禁令”,也让幼儿不再陷入小学知识的比拼,让幼儿“在什么年龄学什么知识”成为一种现实。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道“禁令”,幼儿园教育的生态将会进一步向好。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课程”,既及时又有必要。

当然,遏制幼儿园“小学化”,不能仅靠一道“禁令”,还需强化监管。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既要加大“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课程”的宣传力度,让每一所幼儿园认真遵守这道“禁令”,又要加大督查力度,防止一些幼儿园“暗度陈仓”,关起门来我行我素。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一旦发现有幼儿园违规教授小学课程,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通过领导约谈、停学整顿、列入黑名单等多种方式,倒逼幼儿园切实履行规定。如此,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才能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幼儿园才能真正回归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幼儿“抢跑”风何以屡禁不止

□李 平

幼儿园“小学化”近年来余波不断,愈演愈烈,成了学前教育的一大通病和顽疾,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国家层面早已出台多项规定。早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014年11月,教育部等3部委《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展开专项治理工作。

相关整治层层加码,尽管取得一定的效果,终究比不上法律的强制性。此次国家从更高的法律层面严禁幼儿园“小学化”,旨在用法律武器根治这一顽疾,意味着无论是幼儿园、家长还是培训机构,让学龄前儿童“超前学习”,都要接受法律的惩罚。

让孩子在适合的时间学习适合的内容,才是最佳的教育。相关研究表明,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0~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黄金期,不宜进行大量知识性学习。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也表明,学前“抢跑”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可谓害处多多。学前教育法草案以立法形式划定红线,无疑进一步保障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幼儿“抢跑”屡禁不止,根子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及优势互补;正视幼儿园师资、硬件设施的“软肋”,加大投入,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度,培养专业强、业务精、素质优的幼儿园师资队伍,确保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下,拼竞赛、证书的通道被禁行,名校“掐尖”举动被抑制,权力寻租的空间被压缩。这几年每到招生季,教育部门就出台政策,重申坚决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矫正招生入学中存在的短视行为。相关的政策组合拳,一再警醒家长,幼儿园“去小学化”是大势所趋,是时候摒弃“抢跑”思维了。

幼儿园“去小学化”须多措并举

□龙敏飞

当前,业内普遍的共识是:幼儿园“小学化”是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做法,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也挫伤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只可惜,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与此同时,尽管教育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但效果总有些不如人意,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一直存在。而此次幼儿园“去小学化”上升到立法高度,值得肯定,也令人期待。

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对幼儿园“小学化”这样的顽疾而言,亦是如此。比如在各种焦虑的裹挟下,就算幼儿园实现了“去小学化”,一些家长也会人为制造“小学化”;一些培训机构可能也会抓住市场苗头,更加疯狂举办暑期班、“灌输式”幼小衔接班等,收割“焦虑税”……

要彻底地让梦想照进现实,还需多项举措的加持。一则,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要逐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治本之策。二则,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宣传教育,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不要被一些培训机构所制造的“焦虑感”裹挟。三则,解铃还须系铃人,对幼儿园负责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不可或缺,要加强师德师风培养,让他们成为正确育儿观的引领者。

总而言之,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而应从源头做起,不仅要在立法上有所作为,更需要在配套措施上下狠功夫。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