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9月1日 星期

杭职院:红色场馆里的思政“协奏曲”


□本报记者 金 澜 通讯员 周 曦

“现在你们佩戴的是红领巾,期待大家长大后会戴上鲜亮的党徽。”近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必由之路”主题馆迎来了杭州市钱塘区云帆小学的学生。杭职院吉利汽车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邵立东以学生的祖辈及父母辈的生活年代为时间坐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光辉历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杭职院,开放校内场馆,让大学教师给中小学生上思政课,并非是新鲜事。近年来,学校探索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共建思政课的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从场馆开放到课程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建设新路。

2022年,校内1590平方米的“必由之路”主题馆建成。走进馆内,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一一呈现在眼前。场馆里还设有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提供“重温百年党史”“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等主题的VR虚拟情境体验。

杭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邹宏秋介绍,主题馆辐射全杭州,是周边各中小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基地。主题馆里面有图文、视频资料展示,还有众多体验项目,非常适合中小学生,“学校还特意组织高校教师担任讲解员,给前来参观的孩子们上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

杭职院教师张星曾在“必由之路”主题馆做了3场讲解,对象都是杭州市萧山区的小学生。从教近20年,第一次给小学生上课,张星还是有些紧张。她告诉记者,主题馆落成时,学院为每位教师都准备了一份讲稿,但是这份讲稿对小学生来说,里面的内容过于深奥。为了让讲解更符合小学生需求,她特地向小学思政课教师取经,重新修改了讲稿。

“给小学生上课,要多讲故事,多讲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讲解那天,张星特意在萧山衙前农民运动的展板前多停留了一段时间。“这不是发生在我们萧山的事嘛,我之前听爷爷奶奶说起过”“百年前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竟然发生过这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趁着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张星就把衙前农民运动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并号召孩子们向先辈们学习。一边讲故事,一边时不时来个答题竞赛,讲解进展得很顺利,张星也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了新认知。

教师史蓉给中小学生都做过讲解,她对如何给中学生上好思政课颇有心得。“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讲案例、说故事不比我们教师逊色,有的还会与教师辩论。所以给中学生上课,要把课讲出深度和高度,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史蓉说。

学生在馆内参观的同时,教师们也不闲着。陪同孩子们来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会被邀请到馆内的会议室,和高校教师一起开展共同教研,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面对面探讨一体化衔接盲区。这就是“一次参观两场活动,师生共上一堂思政大课”。

半年多来,在“必由之路”主题馆当讲解员的经历为大学教师了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打开了一扇窗,许多教师不仅主动请缨,还就如何深化合作提升一体化精准度掀起了实践热潮。

教师有热情,学校搭平台。学校陆续与辖区内的一些中小学校签约,教师跟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修。“学生的成长是螺旋形上升的过程,作为高校,我们是最后一棒,要提前介入,系统性掌握现在中小学思政课的授课内容和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做到同步成长,这样不管台下的学生是95后、00后还是即将到来的05后,都能做他们的思政同龄人。”邹宏秋说。

邹宏秋表示,下一步,学院将围绕协作共建、资源共享等主题,当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领头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加强学校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中心资源建设,加大对中小学校的开放力度;另一方面组建包含中小学教师为成员的科研团队,专题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题,同时还要举办相关论坛、教学展示、集体备课会,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总结、模式推广搭建平台。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