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3月17日 星期

可以背靠学校 更应独自绽放
——从一次测试看教师专业发展

□鲍周生

最近,S市组织了12所普通高中50周岁以下的1007名在岗教师进行了一次学科素养测试。测试题以高考内容为主,难度系数略高于高考,且多为理解性和应用性题型,新课标实践运用为辅,不考纯粹记忆的知识点。

根据测试成绩,最后分学科按比例评出约30%的优秀者,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此成绩作为获奖者日后在学校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绩效考核、任课任职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从这次学科素养测试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地高中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一些基本情况。

1.学校之间存在“贫富不均”的现象。由于教学相长,优秀学校的教师本身学科素养比较丰厚,好的生源又使教师得到更大的发展。反之亦然,这使得学校之间获奖率相差很大,全市第一梯队高中的优势相当明显,其他省一级重点高中和优质民办高中次之,而普通民办学校相对较弱。

2.教师“两头”学科素养偏低。年龄在30~40岁的教师,可谓要经验有经验、要精力有精力的黄金一代,获奖率为51.25%,超过总获奖人数的一半;40岁以上的教师获奖率占26.87%,30岁以下的教师获奖率占21.87%,包括少数尚未带过高考毕业班的新教师,他们处于教学生涯的适应期。

3.生源并不能最终决定一所学校的品质。生源质量不同的学校测试结果也可能处于同一水平。

4.教师个体完全可以独自成长。虽然薄弱学校的得奖率较低,但优质学校也有不少教师未能得奖,个别来自薄弱学校的教师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这说明教师个体的成长不一定会受到学校品质的影响。

这次教师学科素养测试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一位教师感慨万千:原以为“文科教师多读书,理科教师多做题”就行了;现在看来这句话明显有偏差,教师教理科也要多读书,教文科也要勤刷题,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专业发展的强大后劲。

从总的规律来看,学校定位是影响教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办学的目标、理念、特色、性质、生源情况等。因为教学是以学情为起点的,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薄弱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高考复习的深度明显不足,教师一般只能以学考要求来选择教学内容,缺少教学难度和思维深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研究水平只能处于比较基础的层面。

年龄也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当数量的中年教师反应速度变慢,思维不够活跃,导致做题质量下降。不排除这类教师“吃老本”,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的原因,也可能与精于讲解、疏于做题的教学习惯有关。而中年教师中的一些名师或骨干教师、教研带头人等,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状态,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体成长不同步的情况,主要发生在普通公办高中。这类学校的升学压力相对而言不大,教育生活比较自由宽松,绩效分配比较平均化,教师存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游心态,积极向上的动力常显不足。

但沉湎于抱怨学校环境的不良而自暴自弃是不应该的,中游学校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未必不行,反而有些教师的素养还相当不错,并且为自身专业成长付出了很多努力。

那些能够在高水平学校工作的教师是幸福的,厚重的文化、良好的氛围、优秀的生源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但教师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教学行动也很重要。也许由于升学压力大、工作时间长,许多教师没时间反思与研究,但真正具有专业成长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只做应试体制和题海战术的“奴隶”。

因此,无论学校好还是不好,教师都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尽力排除环境对成长的影响。

学科素养测试的目的不在于给予教师一个分数或排名,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反思的契机,让大家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

1.成立教育研究共同体。可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成立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兄弟学校之间建立一对一指导的关系,通过开展教育研讨、送课交流、教师培养等专项活动,进行专业引领,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合理运用与延伸、专业能力的提升等。为顺应新课改和新高考的形势,鼓励不同学校分层分类有特色发展,在促进不同学生个性成长的同时,也成就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2.教师分层管理与培养。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需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激发教师学习的动力,让他们研究教学,研究高考。因此,学校要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与培养目标,对中年教师要多关心,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有“教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的意识,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

教师的成长期比较长,因此,学校要有相应的规划,分段管理与培养,鼓励教师走研究型教师的成长道路。如某校的名师三级培养制度,即将教师分为“学科教学能手”“学科教学带头人”和“教学名师”。

百炼才能成钢,教师需要克服浮躁心态,静下心来,甘坐冷板凳,舍得投入时间,反复实践与研究。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把学生送往理想的彼岸,更是让自己的专业发展走得更远。“成就学生”与“成就自己”两者缺一不可,两者兼顾的教育生涯才是幸福的和成功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