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3月7日 星期

引领学生关注大时代
——高校“大思政课”建设行稳致远的背后

□本报记者 武怡晗 通讯员 郑 琳

“为百位烈士画像”公益活动、电影《长津湖》的激情片段……舞台上,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吕帅讲述现场思政课《我们从未忘记》。跟随他的讲述,观众仿佛回到了70多年前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

3月2日,第三届“思政星课堂”——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推介宣传活动颁奖典礼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颁奖典礼上,获奖教师、专家学者聚焦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探讨如何有效引领学生关注大时代。

培育思政课教师

“生根发芽”更“开花结果”

“活动致力于培育一批富有亲和力、思想性的思政课老师,推荐一批具有感召力、理论性的思政课程,让更多高校的思政课动起来、潮起来!”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思政星课堂”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主办,评选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鼓励更多教师把祖国大地上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融进教学、融入课堂。

首届“我最喜爱的高校思政课老师”获得者、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渠长根也应邀参加了颁奖典礼,他说:“‘思政星课堂’评选的好教师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了。”

据了解,本届活动吸引了100多所高校推荐参加,并开辟了学生推荐通道。在活动的引领下,我省高校一批教坛新秀传承师道接续担当,在思政课讲台上崭露头角。“这几年,我省高校思政课越来越受大学生的喜欢,这是思政课坚持价值育人,不断与时俱进,日益走进学生心灵的成果,更是思政课教师坚持贯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不断砥砺成长的重要表现。”渠长根说。

记者发现,本届入选教师中,不仅有马院思政课教师,还不乏各学科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这背后是我省高校深入推进思政教学改革,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在培育学生方面同向同行的结果。与此同时,我省思政课堂立德树人的成效正在凸显,一大批从思政课堂走出去的青年一代投身基层一线。

作为特邀嘉宾,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党的二十大代表姜丽娟来到现场。去年10月,她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的首场“党代表通道”采访中亮相,引起巨大反响。

“大家关注我,其实更多的是在关注青年干部在基层做了什么。”姜丽娟以“乡村振兴,呼唤时代青年”为题,进行了主题宣讲。她向大学生们发出邀请:“非常希望大学生到乡村实地来看一看。”

站稳思政课讲台

“与时俱进”更“润物无声”

本届“思政星课堂”评选有20位教师分别获得“我最喜爱的高校思政课老师”和“高校优秀思政课老师”荣誉。这些思政课教师吸引学生的法宝是什么?获奖教师现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几年前,我带着学生深度走访下姜村,考察生态环境、走访老人,听取乡村故事,让学生们了解下姜村作为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典型代表,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林玮说,大学思政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和专业紧密结合,要有对时代的关切和思考。他和学生一起创作了动画作品,讲述乡村三代人的梦想,这部作品入选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动画片,姜丽娟正是这部动画片的女主角原型,“我让学生结合专业,用5分钟电影镜头的方式回顾中国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这样的思政课,学生们学得进,不容易忘”。

而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教师林海燕看来,学生缺什么,做教师的就要尽量给予什么。“我的学生比较特殊,很多是听不见、看不见的,还有肢体残障的,而思政课又比较抽象,怎么办?我的办法是因人而异,努力补齐学生‘短板’。”林海燕说,她为学生建设有声读物资源库、无障碍电影资源库,引导他们通过阅读看见社会、建立自信。她带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感受真实的社会生活,“学生们都很积极乐观,他们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参加各种活动、竞赛,还经常获奖。我相信,成长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我觉得,学生喜欢我是因为我的课比较接地气。”浙江财经大学盈阳金融科技学院院长兼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文宇以高票获奖。作为学校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师,张文宇曾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创作ChatGPT写不出来的诗歌,引导学生理解“人性的光辉”。

“现在的年轻人有幸出生在这个和平、发展的时代,但也有学业、就业的压力,教师只有从心底关心学生的前途命运,说话才更有说服力,这些都是机器取代不了的。”他的阐述引发了现场学生的强烈共鸣。

创新思政课形式

“有意义”更“有意思”

高校思政课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加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力度,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有意义”的课更“有意思”?现场,专家以圆桌对话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我的课堂做法是三个方面:一是将理论与历史相结合;二是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三是将理论与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相结合。”浙大求是特聘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浙大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段治文认为,思政课既要有理论支撑,又要有大量历史、现实的案例。这样的思政课,才能既有惊涛拍岸之气势,又有润物无声之意蕴。这背后,教师对课程的研究是基础,有研究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自信,有自信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气场。

段治文从教30余年,桃李满天下。本届获奖的思政课教师、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封毅就是段治文的学生。“当年听段老师讲课的时候,正是世纪之交,中国还处在富起来的后半段,段老师生动而不失深度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封毅说,他坚持把复兴征程上的重要事件融入课堂,如去年的梦天实验舱、神舟十五号成功发射等。他带领学生看直播,利用专业知识测算飞船对接时间,并组织学生交流感想。

“把生动的社会实践引入课堂,上好‘大思政课’,要突出实践素材、提升课堂吸引力,才能把道理讲彻底、用道理说服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浙工大社科院院长、马院院长蓝汉林认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出发,聚焦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把学生的成长需求、现实困惑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教育教学的切入点对接学生的关注点、疑惑点和兴奋点,在立足国际与国内、联系理论与实践、联通历史与现实中,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吸引力。他建议,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扩展课堂半径,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的“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办好“大思政课”。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