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嘉兴学院院长 陆 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都是党中央提出的、需要长期坚持的国家重大战略,也都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之前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教育一般是安排在社会建设部分,科技一般是安排在经济建设部分,人才一般是安排在党的建设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历史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要求,第一次把与教育、科技、人才直接相关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三大战略,放在报告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进行统筹部署、集中表达,突出了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这一新的表述,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高校,嘉兴学院要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锚定“创大争一流”目标,坚定信心、站位全局、拉高标杆、放大格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以责任担当回答好时代之问,坚定实施“1358”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健全完善高质量多元化育人体系,充分发挥院士领军作用和人才“蓄水池”作用,加快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大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育引并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的正确政治方向,为人才工作提供坚实政治保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要打通院校两级人才管理体系,为人才工作提供深入组织保障。院系是引才育才的一线,一方面需要充分放权,激发院系和学科自下而上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自上而下把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布局;将管理重心进一步下沉、给予院系充分的自主权,才能引导和激励院系灵活谋划、开阔视野、主动出击。要精准构建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队伍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优化结构布局,建设一流学科专业。学科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设施。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接新发展格局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积极回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要夯实基础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以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学术训练和科研实践,强化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为高水平科研创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要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立足自身发展历史和现状,找准切入点、抓实着力点、寻找突破点,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围绕重大战略需求,以学科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突破,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观照,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用中国之理,解中国之问乃至世界之问,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围绕“四个面向”,形成一流科创能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在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上下功夫,瞄准若干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组织跨学科团队,长期坚持、长期积累、持续创新、不断突破。要在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下功夫,既要加快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又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把科技的命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学校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科技资源聚集,支撑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要在提升行业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主动与行业产业部门和龙头企业加强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第一要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对“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这一点坚定自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聚焦人才培养主责主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科教协同、产教协同育人步伐,加大对国家关键领域急需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潜心育人,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激励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提升学生攻关创新能力。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持长远眼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