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玲玲
疫情比我们想象更快地席卷而来。
从岁末到年初,太多人“阳过”“躺过”“烧过”“咳过”……朋友圈里一大拨父母病倒了,也有一大批孩子站起来。他们洗衣、做饭、端药、送水,照管比他们更小的小孩,也看护比他们更大的大人。
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成长也常常在顷刻间发生。星夜床头一杯水,额间降温退烧贴,还有变着花样的“营养餐”……应对未必完美,动作或许生涩,但他们小小的身影却成为疫情阴霾下最温暖澄澈的光。
生活是一场未知的赶考,平日里的点滴习得都会化作羽翼,撑起信念、点燃希望。比期末考更早到来的疫情大考,成为检验学校劳动教育成果的练兵场。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劳动的技能,更是艰难顿挫中的勇毅心性,和对父母长辈的反哺之义。
劳动教育的育人场在广袤的天地间,疫情是考场,更是学习场。从烧一顿简单的饭菜到掌握越来越复杂的菜式,从简单的端药送水到掌握更多的防疫知识,从照顾弟弟妹妹到感悟父母的不易……孩子们也在父母“长大了”“懂事了”“像个小大人”等赞叹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阳康”的人越来越多,但寒假才刚刚开始,留给孩子们发挥的舞台和空间还有很多。继续大胆放手,相信孩子们会答出更多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