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月6日 星期

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价值


●打击乐器具有简单、易上手、节奏性强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余姚市姚江小学 许笑雨

打击乐器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已较为普遍,但许多音乐教师在打击乐器的选用上止步于三角铁、木鱼、响板、沙锤等小型乐器,在相应的课堂教学应用中也多限于为乐曲编配伴奏的形式。

如何运用打击乐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形成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笔者在此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打击乐器进课堂,助力审美感知

小学低段学生,尚未具备演奏复杂乐器的能力,打击乐器恰好弥补了这一短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适度、合理使用打击乐器,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之美。例如在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上册《音的长短》教学中,可以配合歌曲使用三角铁感受音的绵长,使用木鱼感受音的短促。

打击乐器种类丰富,除了常见的无固定音高的乐器,还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木琴就是其中之一。在课堂应用中,木琴可以进行音域跨度不大的乐曲独奏,也可以胜任多数乐曲伴奏。

作为伴奏乐器,木琴以其优美动听的音色辅助主旋律,让全曲音响效果更加丰满,呈现多姿多彩的和声音效。如在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愉快的梦》的双声部合唱教学中,使用木琴代替钢琴进行伴奏,教师就能够走近学生,聆听学生的歌声,及时进行声音调控。同时,相比钢琴,木琴的音色与该歌曲更为契合,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审美体验。

二、打击乐器进课堂,丰富艺术表现

种类繁多、音色丰富、声部间的融合性强,这些都是打击乐器相较于人声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打击乐器的以上特点。

在歌唱课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应该根据歌曲的不同速度、情绪、风格等来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以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春天举行音乐会》为例。伴奏乐器的编配,笔者选用了双响筒、沙蛋、中国大鼓、铃鼓4件乐器。歌曲中的春雨“嘀嗒嘀嗒”有两个音,用双响筒来表现;春风“沙沙沙沙”用沙蛋表现尤为合适;春雷“轰隆隆隆隆”采用中国大鼓,并通过手击鼓面的方式来模拟;春水“哗啦啦啦啦”,则用铃鼓轻轻摇动,表现春水的缠绵。

三、打击乐器进课堂,提升创意实践

打击乐器是指敲打乐器本体而发出声音的乐器,从广义上说,通过击打身体不同部位发声也可称为“身体打击乐”。以身体作为打击乐器,也是音乐课堂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教学手段。

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课堂教学为例。

首先,将学生分为创作组、接龙组、伴奏组。接龙组每组5人,每组第一个学生面对黑板,后面的学生背对黑板,并闭上眼睛。

然后,创作组的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讨论商定,在黑板上编写一条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组合而成的四小节4/4拍节奏。

接着,接龙组的第一个学生要在1分钟里记住黑板上的节奏,并按规定演奏,遇到四分音符双手拍肩膀,遇到八分音符拍手,遇到十六分音符拍击大腿。

当听到伴奏组学生演奏的基本节奏后,游戏正式开始,由后位按照方法依次将前位学生演示的节奏传递下去,最后一个学生能正确演示出黑板上的节奏,则该小组游戏胜利,反之失败。

这个活动既是音乐学习的过程,又培养了合作、专注、灵活性、反应敏捷性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循环往复,让学生逐渐掌握某一节奏类型。

四、打击乐器进课堂,感悟文化理解

利用打击乐器,帮助学生从具体作品的深度学习中达成具有纵深感的文化理解,可以使音乐教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以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的欣赏课《老虎磨牙》为例。这是一首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合奏作品,中国大鼓是主奏乐器。

课堂上,在导入部分可以采用游戏法,通过“我来做,你来猜”的游戏,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大鼓在模仿哪个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介绍中国大鼓的构造,为学生探究中国大鼓的演奏方式打下基础。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鼓的历史,比如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还用于战争、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最后,可以由鼓的广泛用途拓展至鼓的文化内涵,比如与鼓相关的典故有曹刿论战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诗经》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