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1月6日 星期

内外协同:弱势学校的改进之道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项红专

我们一般把弱势学校界定为办学条件较差、学校管理不善、师资队伍较弱、生源素质较低的学校。弱势学校的存在,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弱势学校改进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弱势学校改进需要秉持系统思维。实践证明,只有内外协同,即学校内部的主动变革与学校外部的大力支持相结合,弱势学校改进才能取得实效,但关键在于唤醒自我发展意愿,培育自我改进能力。

一、增强内生动力

1.重拾信心,改变精神面貌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弱势学校改进的当务之急是要消除“弱势意识”。“弱势意识”是弱势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累积而成的一种自我意识,它是师生自我意识消沉的根源。因弱势学校而带来的自我贬低,使得师生看不到出路和希望。因此,弱势学校的改进,首先须消除其自我贬低意识,在此基础上重新激发学校的自我肯定意识,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希望、提供动力。一种有效的策略是,基于“优势视角”开展“欣赏型探究”,把“有待解决的问题麻烦”转变为“令人期待的解决方案”。要围绕肯定性话题,了解学校成员的想法,揭示学校及个人的优势,探询其珍视的东西。探询的要点,在于促使每一位成员说出自己引以为豪的东西,把那些催人奋进、饱含生命激情的非凡成就和经历,以丰富多彩的故事呈现出来。总之,要重拾丢失的信心,让师生把信心写在脸上,体现在精神状态上。

2.重塑信念,明确理想目标

优质学校是靠理念驱动的。教育是一项纯正而崇高的事业,需要理想和信念来支撑。雅斯贝尔斯说过,“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学校要明晰教育共同体的教育信仰即学校的教育哲学,主要包括办学理念(理想的教育)、发展愿景(理想的学校)和育人目标(理想的毕业生)。可借助专家的力量,对学校办学进行全方位的诊断,然后提出方向性的建议。学校要结合教育大势、区域发展、办学历史、办学现状等,发动全校师生、家长等开展大讨论,群策群力、贡献智慧,使其成为一个共建共享、取得共识的过程。同时,要把学校的教育哲学融入课程教学、德育工作、后勤管理、评价考核等各方面,落地见效。

3.重树信任,营造和谐关系

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是现代学校运行的基础。信任体现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学校的凝聚力,提振办学士气。学校要大力倡导干群合作共事、师生教学相长、生生互助互学、师师合作进步的良好氛围。要尊重赏识教师,实施分布式领导和扁平化管理,提供更多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相信依靠学生,把学生当作学校改进的重要伙伴,经常性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的变革。

二、借助外界力量

弱势学校的持续改进离不开外部的大力支持,包括支持的方式和时机。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扛起弱势学校改进的责任,给予政策、资金等的支持。要帮助弱势学校改进办学条件,打造美丽、温馨、舒适和智慧校园,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要利用“县管校聘”等政策,为弱势学校调配优秀教师,改变其师资匮乏、结构性矛盾等困境;通过设立建设项目(含配套经费),帮助弱势学校突破办学难题,促进内涵式发展。区域教研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给弱势学校提供更多的专家入校指导和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给予教师更多的成功体验,唤醒他们的专业意识,发掘其专业潜能,等等。

其次,弱势学校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实行开门办学,巧借外部资源,激发办学活力。设法与优质学校建立教育共同体,通过跟岗学习、同课异构等,开阔教师视野,提升专业能力;要办好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发挥协同育人作用;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做实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主动加强与所在学区企业等联系,引导企业支持学校办学,设立奖教奖学基金等。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