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

新课标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的转型与变革
——专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卓玉

□本报记者 言 宏

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学生态的改变,都离不开教与学的改革,离不开学校管理机制的重塑。为此,本报记者专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卓玉,请他谈谈新课标下学校教学管理该如何转型。

问:教学改革往往会冲击学校原有的常规管理,有时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却得不到学校支持,有始无终,不了了之。对此,您觉得该如何保证教学改革探索的可持续发展?

答:没有学校层面的制度保障,就不可能有项目化学习等教学改革的常态化。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做了大量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探索,要保证这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学校必须提供管理方面的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为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兜底、激励、生态”保障;二是提供学校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的支持,使他们从制约改革、被动参与到主动支持、鼓励改革;三是用教学管理改革推进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的改革。

教学管理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改变。要让所有的人、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教学过程都进行教与学的改革。要通过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要给那些积极参与的人,先行先试的校长和教师以激励,营造改革生态。

问: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主要包括考试命题管理、作业管理、学生学科实践活动管理、教师研修管理、课程管理等。

问:在考试命题管理方面应如何改革?

答:新课标发布后,命题立意有了重要变化:从原来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变到素养立意。其变化核心是关注真情境、真问题、真结构、真过程,测试的内容突出考查探究水平、思维水平、观念水平、态度立场。这是命题立意在命题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学校要高度重视考试命题管理这项工作,包括制定试题研究制度、命题程序制度、审题评题制度、阅卷质量制度、结果使用制度、考试秩序制度等。

具体来说,学校应该组织教师系统地研究各种试题;任何一种命题都应该有一套规范的、科学的程序;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甚至单元测试,试卷使用以后应该组织评题;考试结果使用,绝对不是简单地使用分数结果,而是要通过学生的答案研究分数背后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举行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即可,减轻学生负担。

问:学校作业管理又该如何改革?

答: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正在发生着变化。学校管理者要重建作业观,要积极研究作业的性质、功能、样态。学校不仅仅要鼓励教师在作业设计等环节做好工作,更要改革作业管理等环节,建立一套系统化的作业管理制度,包括作业设计、作业指导、作业使用、作业评价等。此外,学校还应建立作业研究机制,包括作业标准、作业设计能力、优秀设计展示等;建立学生作业(成果、作品)的交流机制。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因此重视作业交流,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精神。

问:学科实践是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学科实践,实际上也是项目化学习的本质所在。学校该怎样完善学生学科实践活动的管理呢?

答:学校应该给予学科实践活动场所、工具、材料等各个方面的保障。要做好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工作,特别是支架、量规的开发。许多学科实践活动是在校外的场地开展的,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如教师提前到特定的文化场馆备课,并组织学生到相对应的文化场馆实践。

问:教师研修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答:目前,教师的素养标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除了原来的要求,教师还要拥有任务设计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组织引导能力、过程评价能力、大概念领悟能力等,这就需要学校教研部门对这些课题进行深度的研究。

要完善新课标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目前,教研活动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许多教研活动很可能要走进社会、走向自然。学校要考虑各个学科教师的实际需要,通过制度建设给予支持。要建立新型的教学观摩形式和标准。教学观摩是学校的一项常态化工作,需要学校层面进行系统的考虑。

问: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实践学习,这需要学校进行课程管理改革。在这方面,学校该如何改革,建立怎样的机制?

答:我认为主要是建立这几种机制:基于学时概念的教学组织制度、学生项目负责人制度、学校经典项目库制度、学校课程资源项目迭代机制、跨学科教学组织机制等。

一直以来,学校按照上课45分钟后休息10分钟的节奏组织教学,而体现大任务、大观念的项目化学习,通常在一个课时完成不了既定的教学任务,需要连排两节课,甚至需要半天时间集中学习。基于学生立场,关注学生的学习,我们所要思考的就不是课时问题,而是学时概念,就是学生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而这方面需要年级组、教务处的协调和组织。

在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呈现形式下,项目负责人要有身份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与此同时,要有评估、培训机制,真正把每个项目的学习小组组长或者项目负责人培育落在实处。通过这样一种机制,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包括组织才能和服从意识。

教师不断地开发项目,学校需要对此进行梳理和归类。对其中可再使用的项目,应进行知识管理,建立课程资源库。

多个学科的教师联合组织到一个项目进行学习,最后也需要评价改革。学校的后勤部门、教学服务部门都需要做些制度改革,以满足师生的各种项目化学习需求。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