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

产教深度融合 培养建设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以员工身份在企业学习模板拼装

□方 荣 陈园卿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职业教育学徒制模式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专业群A类),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秉持产教融合理念,对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内涵,形成了“五双”新模式。

“双主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深入推进浙江省“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学校秉持“服务企业需求、同步行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动态调整提升”理念,通过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学生、学徒“双身份”学习,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导师”授课,校内实践基地、企业“厂中校”“双场所”教学的形式,实现了“双元育人、岗课互融、场所轮转、书证融通”。

以建筑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通过搭建建筑行业、市政行业联合学院平台,面向建筑行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与浙江众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城市建设技术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天宏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通过选拔成立7个学徒班,共同探索企业转型升级急需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同开发了“一专多能”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将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真正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新格局;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教学创新团队,共同研制课程标准,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18本,提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先进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双导师”携手,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与学校、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三方协议,以“双身份”投入学习和工作,接受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培养。

学校尤其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加入BIM模型深化设计、BIM施工应用、智能测绘、建筑机器人应用、防水、综合智能城市管廊、智能检测与加固等7个工作室,基于企业真实工程开展项目制的课程学习。同时通过企业专家讲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企业文化进校园,学生从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形成职业初体验。

企业则更加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与企业师傅结对,置身企业组织和实际工程项目,由企业师傅带领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执行企业标准,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工作室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职业反思和理论知识内化,及时解决在企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从身之所受、脑之所想、心之所感形成职业深入感知,从而成长为能够迅速适应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据统计,学徒班学生在对应企业就业的达到90%,双向满意率高达95%。

“双场所”共建,提供实践条件保障

学校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校内实践基地和企业生产周期,安排教学场所,虚实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保障。

在校内,学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找准校企双方的互惠共赢点,促进企业深度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共管。在省“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中,学校投入大比重资金建成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1+X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库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基地、钢结构螺栓连接实训室、建筑工程加固检测实训室等10个实训场所。建筑工程学院联合浙大网新、彼盟建筑科技等基建数智化企业建设的“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训空间”,不仅应用于相关的教学和研究,还服务于先进技术示范和技能人才培训。近年来,学生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优胜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10余项。

在校外,充分依托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和“厂中校”实践场所,提供预就业岗位。企业作为育人主体之一,由企业师傅对“准员工”开展精准培养,企业师傅协助学校教师共同开发配套现代学徒制的校本教材,由学校教师建设线上虚拟仿真资源供学生练习,企业师傅带领学生完成实操,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学习,加强校外基地人才培养中学校教育的正向促进。

“双身份”切换,融入职业学习情境

现代学徒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受教育者兼具学生与员工双重角色”,在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受教育者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学生与员工(或“准员工”)双重身份并存的状态,即其身份角色表现出“跨界”的属性。为深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筑工程学院根据专业遴选了众安集团、城建集团、五洲管理、东南网架、送变电公司、天宏建科等多家企业,成立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计划进入“厂中校”实践,由学生身份切换到员工模式,体验职业环境,感受工作氛围,体味企业文化。

学生以员工的角色加入企业,企业师傅在真实职场“传、帮、带”,引领学生走向满足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专业化成长成才之路。

“双奔赴”合龙,聚焦产业工人培养

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建筑产业工人。建筑工程学院与企业充分合作,将人才培养功能后延,企业将人力资源储备前移,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双向奔赴”。

学校依托自身专业的师资团队和教学资源,将人才培养功能延伸,协助企业开办了天宏建科建筑产业技工学校、城市智慧更新与保护研究院、建筑工业化研发中心等,服务建筑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助力现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产业技术升级。

同时,企业依托自身的生产资源和价值文化,将人力资源储备前移,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一方面通过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培养合格的“准员工”;另一方面,经过深度考察甄选未来的高素质后备人才,从而减少新员工适岗时间,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和试错成本。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张澄华今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浙江东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BIM设计研发部,主要从事BIM土建设计。工作至今,他已经完成10多个项目的地下室和标准层施工的3D设计,在单位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在谈到高效的工作时,他说主要得益于在校期间在企业师傅指导下,按企业标准完成实际项目的BIM土建和机电设计,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非常有成就感,学习有冲劲。

得益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在技能竞赛、科研、专利、技术攻关等方面硕果累累。城市管廊教学团队把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企业中标杭州沿江大道管廊智能化项目、杭州文一路隧道机电安装项目。企业通过专业教师技术成果获得真正的价值,从而提高效益;专业教师可为企业产品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依托校外的谊科铝模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BIM模板工程实务”教学团队在2022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二等奖。学生在2021年、2022年参加的“BIM应用毕业设计大赛”“BIM应用技能大赛”“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建筑安全技能竞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大赛”等赛项中获国家级特等奖8人次、三等奖及以上10人次,省级三等奖及以上17人次。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创建现代学徒制的基础。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又能促进职业院校教师深入服务企业,双方互利共融,充分发挥了校企融合交叉、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整体优势,进一步激发产教融合的新动能,不断释放出校企合作、知行合一、前沿创新的活力,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