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10版:浙十年·勇立潮头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向上生长的力量


●汪培新: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首届教改实验先锋校长,杭州市劳动模范;曾任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杭州市转塘小学校长,现任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教育是民生工程。近年来,从“人人有学上”到“在家门口有学上”,再到“在家门口上好学”,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就教育发展而言,西湖区在10年间,努力地构建了公平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基本满足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基础教育的需求,让更多的老百姓“乐意在家门口上学”。

向上生长的力量是与生俱来的。学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学校是独立的办学主体。“公平的教育”是尊重每个孩子的主体地位,承认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让其适性成长;是尊重每所学校的主体作用,构建公平发展的理念,让其拥有寻求新发展的力量。具体要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维度上着力。

“起点公平”要求每所学校都有公平的发展定位。不同的学校由于办学历史、地理位置带来的校园文化、办学环境、生源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被老百姓贴上“名校”“菜校”的标签。对于区域教育的管理者而言,我们心中是没有这些标签的,并且力求通过努力发展消融老百姓心中的这些标签。

从1999年开始探索名校连锁办学至今,我们不断对集团化办学进行迭代升级,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教育联盟、跨区域教育集团等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裂变和蝶变。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向上生长的力量,我们还通过推进综合评价改革,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校和师生。

近年来,我们实施了“5+1”生态评价体系,建立由规范管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后勤绩效、创新发展“五大发展”与“一校(园)一报告”构成的教育生态治理体系。

通过“五大发展”指标的考核,可以看到“菜校”未必“菜”,“名校”也不一定样样都很好,这让学校有了向上的动力。而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差、数据分析等形成的“一校(园)一报告”,与以往更多呈现成绩的评价表大不相同,它的很多数据是关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和校长领导力等问题的,明确指向改进管理、改进教学、改进环境,给了学校自省的方向和目标。各校“对症下药”,进行归因分析,提出行动计划,教研员和评价员下校跟踪帮扶,改进实践,最后再评价,形成良性闭环。

20世纪末,西湖区就开始推进小学生分项等级评价、教师寄语评价、档案袋评价、展览评价、个体增量评价、数字画像评价等评价方式。比如,我在学军小学任校长时,为了引导孩子保护好视力,学校在“三好学生”评选上,把一个学期视力不退步作为初始条件;在学业评价上,学校早就提出免试,采取“基础+发展”的分层评价促进差异化发展。我们还推出“弹性学制”,这让西湖区涌现出了像游泳冠军孙杨、网球新星吴易昺、钢琴天才少女薛逸歌等一大批在自己的特长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毕业生。

这两年,随着教育改革更加深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评价也在迭代升级,全区中小学积极探索“五好学生”评价,关注学生的行为品德好、学业能力好、身心发展好、艺术审美好、劳动实践好。其中“身心发展好”一项,主要考查体质健康、运动水平、视力防控和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水平)四个类别。它与“三好学生”的“横向比较”不同,是“纵向达标”式的,体现了“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理念,给孩子们搭建人人都能出彩的舞台,促进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统一,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

这么做,是因为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评价的根本价值在于让学生实现“全面合格+鼓励优秀”式发展。在这样的评价导引下,我们当前实施的分层走班、分类走班、弹性作业等都是为了给孩子成长提供更适切的教育,实现国家育人需要和个人成长需要的统一,这也是教育“过程公平”的内涵所在。

有了起点和过程的公平,最终,每个孩子都能进入与之相适的学校继续求学深造,甚至看得更远些,他们在走上社会后可以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的工作岗位,享受为社会服务、为国家作贡献的快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那么,就达到了“结果公平”。这就像马克思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地发展。这种“公平”教育,就是一种“优质”教育。

公平是一种爱。公平教育的实践与推动,依赖于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同样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每一个孩子健康持续发展的至诚之心。回望过去10年,义务教育工作者勤勉耕耘,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更好的发展。“十四五”时期已至,我们将以“更高质量全域优质教育”为目标,继续朝着“让每个学生适性生长,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向上生长的力量”这一方向,构建教育发展新格局,描绘美好教育共富新途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