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学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9月2日 星期

与丘成桐、施一公先生面对面


□潘志强

2022年暑假,高温红色预警不断,我静坐在衢州第二中学校园里,翻开丘成桐先生所赠自传《我的几何人生》,感悟他“一生从未放弃追寻至真至美”的数学人生。

几何人生,人生几何?一时间竟听不见窗外蝉鸣,忘却了炎夏燥热……

我在衢州二中工作了40年,也曾有幸见过不少学者名家,但都比不上最近短短一周内,先后见到的丘成桐、施一公这两位堪称“国宝”的大先生。

优秀科学家要有人文素养

今年7月底,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先生,带领求真书院学子赴衢州开展中国历史实践游学的消息不胫而走。衢州二中数学组的教师们一大早便相约去孔氏南宗家庙“偶遇大神”。学生们得知后,也纷纷带上珍藏已久的《我的几何人生》,希望求得作者签名。

丘先生参观了孔庙,中午时分我们与他共进午餐。

席间,丘先生认真倾听教师们介绍孔洙让爵等南孔掌故,不时请大家分享自己对孔子、对儒学的理解。

我问丘先生:“衢州二中每年都有学生考入清华大学,但如何才能进入求真书院?请先生赐教。”

丘先生听罢笑笑说:“欢迎衢州二中学生来报考,可以仔细读读我们的招生简章,我们不完全看分数。”

明年,衢州二中将迎来70周年校庆,此次会面,我的一大心愿便是求得丘先生墨宝,便赶紧向丘先生说明缘由。

丘先生起先委婉地说自己的字不好看,但当我说到“求真”也是衢州二中的校训时,他若有所思地停下了脚步……最后,他挥毫泼墨,为学校写下了“求真”两个大字。

本想邀请丘先生参观校园,看看那块“务实求真”校训石,无奈他来去匆匆,未能光临。

如今捧读《我的几何人生》,想起丘先生当日的谦和与儒雅,不禁感慨良多。我非常认同丘先生的一个观点:优秀的科学家需要人文训练,要从变化多姿的人生和大自然中得到灵感,来将科学和数学完美化。

衢州二中正是这样做的。作为一所科技创新型高中,建设“南孔儒学、国际理解、绿色低碳”三大特色校园文化,从爱护野生鹭鸟到植树绿化,再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美丽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变成学生们触手可及的教材。

我们始终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博雅的气质、开阔的视野、生态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为办学目标。

播下科学和创新的种子

作别丘成桐先生3天后,我又接到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邀请,参加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开学典礼,同时送衢州二中毛昇和徐嘉辰两名毕业生前去报到。

施一公先生是世界一流的结构生物学家。14年前,他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到母校清华大学;8年后,他又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成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

不断变幻的身份背后是不变的使命——做最顶尖的科研、培养最优秀的人才。

我与施先生未曾谋面,但衢州二中有两位校友,让我们有了一段缘分。

曾任清华大学生物系主任的赵南明先生是衢州二中首届校友,也是施一公就读清华大学时的老师。

清华大学博士、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吴建平,是衢州二中2008届校友。

回望西湖大学之行,有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场景是感人的入学交接仪式。60名本科新生,由高中母校领导亲手护送上台,引到施一公校长身边。当我与毛昇、徐嘉辰这两个新生与施一公握手时,我感受到这个仪式想要表达的心手相连之意与郑重承诺:这是我们共同的学生,西湖大学会竭尽全力培养好他们,请母校放心。

第二个场景是民主的办学氛围。主持开学典礼的副校长许田在自我介绍时告诉新生,大家以后可以称呼他为“田”,可以称呼施一公为“施校长”“施老师”或者是“一公”。

邀请与会中学领导座谈时,我注意到,有位教师来找施一公,只见他径直走到施一公身边,拍拍其肩膀,然后开始说事。施一公也很习惯于这种状态,毫无校长架子。

第三个场景是目标长远的人才培养。在座谈会上,施一公多次提及现为西湖大学博士生导师的衢州二中校友吴建平。他告诉大家,吴建平去年有项成果,被认为是全球生殖医学基础研究20年来最大突破,有同行预测他将来会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施一公呼吁与会的中学书记和校长们,改变教育价值观,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将培养顶尖创新人才、填补人类科学空白作为一种育人导向。

这些场景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引发了我的共鸣。衢州二中的毕业典礼上,有一个保留节目,即校长亲自为每个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逐一与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眼神交流,看到学生们自信的神情,并投以和蔼的目光以激励他们的前路。

我信奉的教育箴言是:“教师以学生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作为学校领导,最重要的是要守住师生的快乐心情,因为只有师生心在校园,学校才能拥有未来。

每个教职员工生日当天,都会收到我编发的个性化祝福短信;学校图书馆建有专业录音棚,支持热爱朗读的教师随时使用;为爱种兰花的教师开辟种植基地,后演变为生物组教研基地;还助爱好摄影的教师举办个展,为喜欢撰写评论的教师提供舞台……

衢州二中一直致力于建设教师自我成长的空间,营造安静治学、积极交流的教育生态。

而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些年衢州二中没有停止过中学教育的反思与重建。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尊重科学,滋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才能在学生心里播下创新的种子。

衢州二中的校园里不乏院士的身影,我们邀请校友出身的郑树森、吴丰昌、谢树成、赵南明等院士回校讲座,还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办全国首个创新实践基地雏鹰班,致使更多科学家零距离接近学生,在耳濡目染间发扬科学精神,激发家国情怀。

(作者为衢州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浙江省特级教师)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