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学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7月1日 星期

在对情绪的观测与管理中推进教育


□平湖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包亚燕

情绪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对儿童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或抑制、延缓的作用,会影响儿童性格形成和身心发展。因此,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学前教育多个指导文件中,都将“情绪安定愉快”作为幼儿“身心状况”健康的重要指标。

然而,反观现实,在园幼儿一天中情绪被忽视的现象不在少数。有的幼儿有哭闹行为,教师哄哄抱抱,一旦幼儿不哭了,教师就会确认其“情绪安定”;有的幼儿发脾气,或有攻击性行为,教师就将其定位为“调皮捣蛋,自控能力差”;而当幼儿在园一天静悄悄玩耍或静观,教师就以“不用操心”为由表扬他(她)是“乖宝宝”……这些判断根本没有将幼儿的表现与情绪关联起来,更谈不上给予幼儿专业、适度的干预。

幼儿期是萌发多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冲动、不稳定和外露的特性,情绪调控能力比较弱。那么,在课改背景下,当我们不断地倡导“看见每一个,看见每一刻,让每一个幼儿更真实地成长与发展”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帮助幼儿管理情绪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第一,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首先,幼儿的情绪受到周围情绪气氛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保持良好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其次,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接纳个体差异,不简单地做横向比较,善于在观察中发现幼儿的优点;最后,当幼儿做错事时,教师一定要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侮辱。

第二,提供充分、适切的时间和机会,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情绪。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设置专门环节,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将每天的点名环节设置成让幼儿说说“我今天的心情”,或让幼儿用表情符号来签到,教师便可以此掌握每个幼儿当天的情绪。

幼儿期是情感的自由表现时期,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识别幼儿的情绪。如果发现幼儿情绪低落,要主动查找原因,及时帮助幼儿疏导。当然,干预过程中要注意个体差异,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

第三,采取恰当、适宜的教育支持,帮助幼儿学会正确调节情绪。

幼儿情绪调控能力比较弱,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用转移注意力、冷处理、消退法等方法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教师要在准确把握各年段幼儿情绪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和调节情绪。

当幼儿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教师需要弯下腰,像妈妈一般给予安抚,或用言语提醒,如让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想一想自己是“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等,或鼓励幼儿在哭泣时通过大声说“好孩子不哭”,让幼儿的情绪逐渐得到平复。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