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7月1日 星期

面对新课标,该如何选择和阅读相关书籍


□本报记者 言 宏

近日,很多教师与记者联系,询问应该如何寻找、阅读关于新课标和新课程方案的书籍?解读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让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是广大教师未来几年的重要工作,阅读相关书籍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教育名家,请他们在阅读方面提一些实用的建议。

选择权威、时新的高质量书籍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认为,现在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不乏为抢热点而匆忙拼凑的图书,建议教师们选择权威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由课标组核心专家主编的书,这样能保证对新课标理念的准确解读。同时,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也可以选择有高质量的课例的书。

崔允漷认为,读书是个人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他建议教师们“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读自己能读懂的书,读能引起自己思考、促进自己理解的书”。对此,他还提了两点建议。一是希望教师们在读书的时候能多元链接,和国家文件、自身课堂教学等多链接,唯有此,深度学习才能真正发生。二是能知而后行、化为己用,能找到切入点将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唯有实践,理念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素养,别无他法。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盛群力则建议教师们找时新的书,因为学习科学和教学科学最近20年才有较大的发展,总结出一些同培养和评估核心素养相关的科学观念、方法、工具。当然,光读一本书是不够的,同一个主题至少要找3本书(或者论文)来读,这样教师们就会有3种工具或者3条路线。随后,在实际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的时候,只要择善而从、有所取舍和变通、勇于试验、有坚持的毅力,就会尝到收获的喜悦,同时也让自己在专业上领先一步。

依据新课标的变化和重点选书

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标组和高中物理课标组核心成员、省特级教师曹宝龙认为,要针对本轮颁布的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变化选书。因此,教师在选书时应该格外注重几个方面:一是对人的素养和素养发展方面的理解;二是素养发展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三是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四是学业评价的方式。他建议教师们带着问题看书,带着实际任务看书。以问题或任务解决为目标驱动学习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是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提升的最佳方法。学习应该以相关文章的搜索学习与相关书籍的关联内容学习相结合。

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省特级教师周红星建议,教师们要阅读相关学科新课标解读的丛书,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选择课标倡导的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分层评价等方面的书籍阅读。在阅读形式上,他建议几个人成立阅读共同体,在一定时间内共读一本书、共享读书收获,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汲取了国内外教学理论和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可将‘课程’‘教学’‘学习’等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理论书籍;也可以基于各学科新课标整体框架中的关键词去寻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如核心素养、跨学科、任务群、大概念、情境化、单元、项目化学习、作业、评价等。”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特级教师徐海龙认为。书不在多,在于读透和能用,只要在自我教学实践中反复研读一本较为经典的教学理论书籍,并不断地与新课标相勾连,就能真正地走进新课标。

重视专家解读和理论书籍

记者发现新课标一颁布,一线教师往往会翻阅课标及著名专家的解读文章,收看相关讲座视频等。对此,杭州市凤凰小学校长缪华良认为这是有必要的,但若能抓住核心理念、关键要素、全新概念,再从源头上找到一些原著和最新的专著研读,远胜于听专家的解读。如在各学科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中都提到了思维品质或思维能力,那么去找几本这方面的理论书籍阅读,就能探得思维培养训练的本源,可读一读《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等。又如课标修订,突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了学科实践,提出了学业质量和四类评价的改进运用,我们可以选读《学习的升级》《教育测量与评价》《综合学习设计》等。

“首先需要澄清‘书’的样式,这里的‘书’至少包括专业报纸、期刊和专著。”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正高级教师金明强认为,如《基础教育课程》杂志前不久推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标修订专家解读,是目前教师了解新课标的必备资料;再如指导编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张华教授的《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五大核心观念》值得认真研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的《核心素养十讲》对落实当前课程改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俞正强认为,要循环往复,不断精进。首先,要熟读新课标及相关核心专家的解读与说明,关注专家对修订部分的思考与修订理由。其次,透过这些新的概念与理念,对接原来的概念与理念,回到学生中去,寻找那些真正符合学生的书,关键是学生本身就是那本关键的书。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