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6月24日 星期

如何开展“有根”的教育?


□本报记者 言 宏

“小规模学校有必要存在吗?价值在哪里?这是未来学校的一种形态吗?”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综合部主任王烽提的这个问题,发人深思。

6月11日至12日,缙云县教育局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乡村教育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共同体年会,会议线上线下联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一线校长和有关专家学者参与讨论,交流优秀案例,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小班小校是一种未来学校的形态

在一些专家看来,小规模学校数在未来大约会占学校总数的五分之一。小规模学校将成为一个长久的存在,并会伴着我们走进未来。

“人们常说学校应当成为乡村文明的中心,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文明和人力的支持。这并不是一句抽象空洞的话。”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认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是农村实现教育公平托底的需要,也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便于开展“有根”的教育及有个性有特色教学的需要。

从前瞻性的视角来看,小班小校是一种未来学校的形态,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如缙云农村学校长坑小学引进乡土文化资源婺剧,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如今,不少从长坑小学毕业的学生成了缙云婺剧团的台柱子。这深刻展示了农村的教育和社会文化发展之间互相支撑的关系。

“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扎根才能生长,当下就是未来,本地化就是国际化。

农村小规模学校除了满足一部分刚需,王烽认为,更重要的前瞻性的价值是小规模学校小班额管理代表未来趋势,我们可以探索小班教学和全科教学,实现学校的社区化发展,并探索生活教育。小规模学校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有便捷的条件,可以和社区、和家庭有效地沟通,建立一种血肉联系、亲情关系。而通过学校教育这样的纽带,能够让农村真正实现现代化。

办好小规模学校需要改变赛道

“乡村教育不振兴就难以实现乡村整体的振兴,难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人群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他认为乡村教育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乡村教育定位不准,处在应试水平低下和素质教育缺乏的矛盾中,教育质量不高,导致生源不断流失;二是乡村教育难以留住人,包括学生和教师;三是人才培养和乡村教育发展不匹配,乡村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的乡村人才,但现在没有人愿意学农,涉农人才严重缺乏。

朱永新认为,振兴乡村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是根据乡村的特点,构建不同于城市教育的“自然—人文—灵活—小规模”的乡村教育;二是乡村学校也要努力构建自己的田园课程,培养熟悉乡村、热爱乡村,未来能够建设乡村的学生;三是要切实为乡村教育提供保障,在留住人上面下功夫;四是大力发展涉农的中等职业教育。

乡村教育不应该照搬城市教育,而是该有自身的独特内涵、价值、文化和形式。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研究乡村教育的特点,准确地定位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明确乡村教育的培养目标,把乡村教育的重建放在优先的地位,在制度、人才、财政上给予优先、合理的安排和配置。

要依托乡土文化、社会和自然,办好一批优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在农村改革中向乡村学校倾斜,大幅度地提高乡村教师岗位的薪资水平和社会保障条件。设置农村高级教师岗位,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本土教师,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为乡村教师提供多元发展的空间,鼓励教师有教育发展的追求。同时发展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涉农专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人才。

总之,办好小规模学校需要教育治理的理念,需要激活各个治理主体。教育行政需要做好保障工作,有所为有所不为,给学校个性化发展留出空间;乡村学校需要改革,焕发学校活力;外界机构带资源对接需要融合当地文化,不做硬性植入;而家长也需要建立信心。

一百年以前,乡村的私塾先生是乡村文化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塑造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如果目前学校教师在村庄有话语权,能对治理一方区域有特殊作用,则不能完全以教育的投入产出来看村小的存在是否值得。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