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3月11日 星期

湖州吴兴区“一体两域”深耕教共体建设


□本报记者 汪 恒

“城里来串门的‘朋友’越来越多,城乡教育的距离在不断拉近。”湖州市吴兴区妙西学校副校长王利新对城乡教育共同体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妙西学校距离吴兴城区近20公里,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规模有限,最小的教研组只有3个人,教师因为有班要带,很少有外出教研的机会。有时候想求教教学上的问题都没处去问。”王利新说。在和湖州市第十一中学结成教共体后,两所学校每年的教师网络研修能保持在10次左右,还有4次线下研讨,同步课堂开课数超过20节。

去年9月,湖州十一中选派了青年骨干教师朱梦琪到妙西学校支教。除担起初三年级两个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工作,朱梦琪还参与了项目化学科整合教学改革,活跃在两校的线上线下研修中。朱梦琪把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理念也带到了妙西学校,她的业务能力、敬业精神让同事们印象深刻。

在吴兴区,像湖州十一中和妙西学校这样的城乡学校结成教共体的例子还有很多。2021年,吴兴区共组建教共体15对,实现乡镇学校共建帮扶全覆盖。“有的根据地域相近来结对,比如同在织里镇一带。有的是根据学校特点,比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鹤和小学和塘甸小学,前者教研较强,可以带动后者教研进步。大家以强带弱、以老带新。”区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长董苹说,吴兴区确立了“一体两域”的教共体模式。“一体”指细化一套帮扶体制,“两域”指线上、线下两大领域共同推进。

早在2020年,吴兴区就被确立为省级“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在此基础上,吴兴区又一次性投入300万元,完成了对中小学校园的网络升级改造,全区中小学录播教室的建成率达100%,为教共体学校间的同步课堂、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此外,不仅辐射受助学校,也连片覆盖到周边其他学校,跨校教研组被组建起来,一年内跨校线上教研活动超过60次。

在线下,校际课堂诊断、跟岗交流频频开展。织里实验小学的帮扶学校缺乏专职的艺术教师,织小的艺术教师团队就定期开展线下听课、指导,帮助师资队伍提升。湖州十一中和妙西学校联合开展教研节活动,共同进行教育教学研讨。通过一次次线下诊断,受助学校的教师们有了更多上公开课、展示技能的机会。

此外,吴兴区还通过评价方式改革推动各校重视教共体建设,出台具体考核办法,教共体建设情况被列入学年的学校考核指标。“我们推行‘捆绑式’学科质量调研。比如一门学科的表现,不仅要看帮扶学校,也要看受助学校。希望帮扶学校的‘明星学科’能带动受助学校对应学科的有效提升。”董苹解释。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