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

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优化路径


□嘉兴市烟雨幼儿园 陈 蕾

正面情绪会使人的感知变得敏锐、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灵活、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幼儿拥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发展语言思维,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然而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幼儿情绪被忽视的现象。因此,针对幼儿典型的情绪问题,有必要进行案例观察,通过心理辅导等手段帮助幼儿排解情绪障碍。

一、认知情绪

如何让幼儿了解、感受与识别情绪呢?我们帮助幼儿学会了“挂晴雨牌”——让教师和同伴知道自己的情绪,同时通过宣泄、深呼吸等方法,消除负面情绪。

幼儿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程度,取决于幼儿对触发情绪反应的情境的理解。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分析该情境,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

通过镜面快速模仿游戏,教师帮助幼儿觉察和分辨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来源。在游戏中,幼儿的心情是放松的,能够理性地判断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场合适合表现什么样的情绪,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情绪,根据他人的表情感知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教师要以关怀、理解、平等、共享的态度与幼儿对话,让幼儿有一种被关爱、被接纳的心理感受。尤其是因调皮行为而感到紧张愧疚的幼儿,更需要教师的宽容与抚慰。幼儿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教师时刻关注、努力理解的结果。

二、表达情绪

幼儿情绪的自我认识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在相互模仿中习得的。自我认识能力强的幼儿,善于将自己的积极情绪传递给周围的人。

教师通过表演,如鼓掌、顿足、搓手,让幼儿观察,尝试解读他人的情绪,想想自己或他人在什么情境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另外,用情景表演法、故事续讲法、事例讨论法帮助幼儿获得经验,教师在活动中教授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小班活动“认识情绪宝宝”,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和照片,让幼儿从中发现不同的表情,猜测这些人的情绪,并请幼儿介绍一下不同的情绪宝宝。

三、应对情绪

教师开展多种活动,建立能够触发幼儿情绪反应的情境。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和引导。

生活中,许多幼儿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哭闹,当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时,负面情绪会愈演愈烈,而游戏让幼儿遵从设定的角色,担负起角色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尝试着去解决问题;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以一种可被人接纳的方式表达情绪。

幼儿天性喜爱游戏,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幼儿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分配,服从规则要求,这有助于训练并逐步形成幼儿的情绪控制机制。

四、认同情绪

情绪需要表达,幼儿有诉说自己感受的能力,就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适时缓解心理压力。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指导家长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真切感受幼儿的情绪,用心陪伴、共同成长。

面对幼儿的过激情绪,父母要讲究一些策略,如冷处理、注意力转移,而通过共情,让幼儿体会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感受到父母深切的爱,明白父母是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命令和管教自己。

在集体生活中,要创设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充分表现,产生自信和自主感。当幼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以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发生冲突时,用调解而非争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会宽容与谅解,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我们要了解情绪感染、迁移和扩散的规律,学会以情育人。在班级里设置“出气角”“打地鼠”等发泄情绪的器材,帮助幼儿合理疏导情绪。

获得成就感是幼儿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教师要尊重幼儿,为幼儿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引导幼儿积极乐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善于发现人的优势。

培养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一项持久且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感受童心,帮助幼儿将成长的主动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