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

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 提高群文阅读有效性


□湖州市龙泉小学 王 洁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习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当下许多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于文字表面,无法准确抓取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辨析,缺乏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缺乏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因此群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效率低下、参与弱化、思维缺失的问题。

本文提出将思维可视化工具融入教学,让学生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在阅读中完成理解、内化及运用的观点。

二、提炼群文阅读可视化思维图示

可视化思维图示能使文本知识以结构化方式呈现,让学生有效地抓住文章,理解关键内容。课堂上使用概念图、流程图、表单图等可视化思维图,有助于使学习过程清晰可见,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采用可视化思维图式的教学方法,能聚焦学情,使课堂结构化。学生能够在图示的引导下,自觉、自发地进入学习情境,并用独立探索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1.概念图

概念图表示的是知识间的关系,如层级结构与交叉关系等。在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使学生从繁杂的文字中更快、更集中地提取信息,化解难点。在具体实施中,概念图往往有多种呈现形式。

“花瓣图”聚焦核心问题。抓住文本的核心,往往会使阅读教学更简明清晰,免去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如群文阅读课《绕啊绕的儿童诗》,学生初读文本后,将注意力聚焦到关键词组“绕啊绕”上,围绕这个关键词组,学生在画图中感受绕的有趣,在比较中发现环绕式文本的不同形式和表现手法。为便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讨论、交流,用“花瓣图”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

“同心圆”厘清概念范围。在《再见了亲人》这一文中,“战役”“战争”“战斗”这3个词语意思相近又相互区别,学生难以区分。利用“同心圆”,能很快厘清3个词语的关系。在练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文本中的“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产生了探究兴趣。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能够明确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部分。

2.流程图

概念图往往能够清楚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流程图则能直观地呈现事情过程。

“情节梯”概括课文内容。在教学群文阅读课《反复解构的童话》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结构图,发现4个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学习比较阅读,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运用结构图,了解故事情节。

“线路图”厘清行文线索。教材中有一类文章的手法是移步换景,对这类文章教师应创设学习情境,用当导游画游览路线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行文顺序,学习的效果也将事半功倍。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教师提供路线图,让学生选择相关材料细读,借助景点说明和提示,完成故宫一日游的路线设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表单图

有些图兼具图形和表单的形式作用,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文本内容。

“肖像画”感知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类的文本,最主要的研读话题是人物有什么特点,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在拓展活动“走近鲁迅”时,教师用画肖像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对照图”帮助比较分析。很多文本中都会出现彼此之间并列、对立的文本要素,采用“对照图”的方式进行罗列,能清晰地反映文本所涉主人公间的关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本、品悟道理。比如教学群文阅读课《不断被改写的故事》时,提出问题:狼和猪在3个故事里的形象完全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分别是什么形象?学生通过用图示的方法进行比照,起到明显的效果。

三、提炼群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模式

基于思维导图模式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性的研究,将教学模式提炼为以下几种。

模式一是反思式导读。引导学生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共同话题,完成阅读中的图文转换。例如群文阅读课《经典动物故事的结局》的导读可以包括以下环节。确定话题:聊一聊你印象当中的狐狸和狼,说说曾经看到过的关于狐狸和狼的故事。运用任务单关联书目,梳理结局:说说你想到了什么。提出问题,引发讨论:为什么小说都以悲剧结尾,你喜欢这样的结尾吗?

学生能够在导图单的引导下,自觉、自发地进入学习情境,并用关联书目和独立探索的学习方式,进行活动,任务明确,学习活动有效。

模式二为精彩片段对比读。通过精彩片段的对比引读,打开学生思维,或猜测书中人物命运或关联故事的发生发展,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例如群文阅读课《不断被改写的故事》可以这样导读:精彩片段引读,关注情节要点和人物形象,并提问这个故事的哪部分让你觉得印象特别深刻,3只小猪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猜猜作者在安排故事情节上会有哪些不同?

模式三是主题关联式导读。关联作者与作品的主题,探寻作家的故事,以主题导入阅读。例如群文阅读课《合理推测哪些消失的文明》导读环节可以这样安排:一个文明古国突然消失,有哪些原因?让学生根据文章整理导图,进而拓展延伸,查阅一些关于古楼兰的资料,根据课文对于文明古国突然消失的原因进行梳理,大胆地做出自己的推测。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