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

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探索与实践


□杭州市长青小学 张敏姣

随着融合教育的推进,平衡特殊学生的需求与集体发展的要求成为学校德育发展创新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为班主任探究特殊学生与集体融合发展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民主、平等思想的指引下,通过班级共治、民主协商等手段而形成集体所有成员的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宏观指导下,教师转变教学策略与角色定位,力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凝聚家校合力,帮助特殊学生在集体中实现个体充分发展、认同集体价值,进而推动集体成长,使个体与集体的发展相统一。

一、现实背景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和融合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小学就读。本校2020级学生一共有320人,摸排中发现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共10多人。这类学生的特殊行为一般表现为认知能力落后、社交能力不足、多动障碍、孤独自闭、感统失调等。他们的行为异常和情绪障碍给班主任的集体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平衡满足特殊学生需求与实现群体成长的矛盾,如何在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同时保障集体的融洽,是一线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依托地方教育局开展的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愿景归合、集体共治、多元协商等方式,本校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入手,引导特殊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与他者、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实现自身发展方向与集体成长路径的协调统一,在集体中健康和谐地成长。

二、特殊学生与集体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1.愿景归合:在集体中提升个体主体间性

愿景归合,是指从离散到聚合,即以培育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为共同愿景,在坚持集体利益优先的基础上,关注个体的正当权益,达成集体与个体成长的良性循环。集体是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主要阵地,是学习知识能力与养成道德意识的教育阵营。作为新集体建设的引路人,班主任在构建集体时,要建立一个师生共同的愿景,并充分悦纳特殊学生的“不同”之处,引导特殊学生发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在能够共绘愿景的集体中,教育主体间的关系非绝对独立,而是相对独立的状态。只有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间性,挖掘特殊学生的闪光点,在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等活动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个体的生命成长过程,才能切实促进特殊学生的自我转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集体共治:多主体治理促进集体规范发展

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倡导将集体看作“共在式共同体”,即在师生共在的集体中,管理模式从教师“一言堂”转变为民主。为了共同的目标,师生平等地参与到集体事务中,细化管理岗位、落实个体职责,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个体成为集体规范的认同者、践行者和监督者,使集体和个体在科学有效的规范下形成良性发展。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为了更好地帮助特殊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家长应成为新集体建设的合作方。学校要凝聚家校合力,整合家校资源,创建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家校合作新模式,共同引导特殊学生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3.多元协商:建立过程化评价追踪档案

出于各种客观因素,特殊学生在传统的结果性单一评价体系中很难得到成功的体验。而功利性较强的评价标准不利于特殊学生的转变和集体的持续发展。因此,在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学校以追踪、分析、陪伴为基本路径,建立和实行多元化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特殊学生进行过程性的合理评价。

实施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可以让特殊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将个体的发展需求与集体的前进方向相统一,在实现自我转变的同时完成集体的良性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