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9月27日 星期

提升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需打出组合拳


□宣迪淼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就如何着力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给出了系统详细的规划,可以说这一举措为世纪难题——如何平衡好学业和身心健康,给出了清晰可行的破题思路。

一直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也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品质塑造和人格完善等方面。虽然近年来,各种改革举措频频推出,但是学生体质提升“一阵风”现象,初、高中与大学体育“脱节”现象,把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简单化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新学期,各校遵循“双减”政策,各项措施迅速落地,可以说各地的教育生态环境正在积极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种政策组合拳的持续推进下,一味追求分数、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现象将得到有效改善。

那么,在当今“双减”政策和“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出台的大背景下,各个学校如何围绕“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强健康教育,笔者以为从策略和方法层面看,可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注重个性发展,加强体育运动项目社团建设。学校不能让学生体质锻炼异化成为应付上级考核的机械训练,而是要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社团的建设,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和个性发展空间,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也让运动成为陪伴其一生的兴趣爱好。

注重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当下,二孩增多、隔代抚养现象普遍存在,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也值得关注。父母监护责任不到位或根本不尽监护责任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要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总体规划,构建强有力的心理教师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使学校的每一次教育投入和教育行为都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打造多元模式,开创校园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学校应统筹好健康教育、学生体质监测、心理健康疏导、食品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各方面工作,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更加优质、全面的学校教育系统中。这将会是一种更具教育意义的校园生活样态,也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