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师周刊·浙派教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9月3日 星期

让奥运会成为一本厚重的“好教材”


□张锦秋

东京奥运会闭幕已近1个月。在比赛的半个月里,我们见证了“飞人”苏炳添在百米赛道上创造的亚洲奇迹,谌利军在发挥失误情况下奋力一搏的绝地翻盘,张雨霏刷新多项纪录的连续夺金……这些英雄健儿的荣耀时刻让国人激动万分,兴奋不已。但作为一名教育人,感动之余,我想到的是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不正是新学年和学生聊聊奥运精神的绝佳素材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聚焦运动员手上、脚背的绷带,和学生聊聊什么叫顽强与拼搏;我们可以透过奖牌和掌声,让学生了解运动员“高光”背后不为外人道的艰辛与困苦;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去了解战乱国家、落后国家运动员奥运之旅的辛酸与不易。可若仅是浮光掠影般地简单回顾,或许能让学生获得一些感动,但却不是足够完整和深刻的教育。好的教育需要精心的设计——梳理教育主题、巧妙组合奥运素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内核。触发感动、引发思考、收获启迪、汲取行动的力量,才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说明体育是最基础的教育。体育精神之内核不仅仅是“更高、更快、更强”这些可以用数据去衡量的概念,更是团结、拼搏、勇于面对失败的坚韧品质。

以体育精神培养家国情怀,上好学生前行的底色。最近B站上有一段点击量很高的视频《奥运版错位时空》,这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学生了解到中国首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不远万里去参会的艰难经历。从最初的一人代表团,到如今近千人的盛况,再结合刘翔、女排精神等故事让学生们展开讨论,体会一代代体育人的逐梦之旅和家国情怀。这将成为学生未来前行时的无畏底气。

以体育精神面对拼搏与成败,增强学生前行的信心与毅力。体育精神从不被输赢定义,教育亦是如此。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们,每一个熟练动作的背后都是一遍又一遍重复枯燥的训练,以及紧随其后的伤痛与疾病。尽管有些运动员最终与奖牌失之交臂,但这些勇于拼搏、不断突破自我的失利者难道就不值得我们为之喝彩吗?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去调查那些聚光灯以外的奥运英雄们。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印象最深的赛事项目,讲讲运动员的故事,分享对于奥运精神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们明白——人生不应设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冠军。

用体育精神树立新生榜样,指引学生前行的方向。本届东京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运动员平均年龄25.4岁,95后运动员近60%。“爱吃辣条”的14岁小将全红婵夺取了女子10米台跳水冠军,“清华学霸”射击运动员杨倩稳摘本届奥运会首金。新一代运动员展现出的自信、个性、坚韧的形象将充分激励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还可以为学生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奥运追星大会”,请他们选择喜欢的运动员当作自己的“爱豆”“偶像”。学生可以为自己的“爱豆”写“颁奖词”“追星宣言”、制作专属的奥运明星卡片,再在校内展示分享。将这些卡片贴在书本、桌角,以奥运健儿为目标,激励自己不断前行。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偶像的力量不在皮囊,而在于深植内心的体育精神。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人生该有的力量。

用体育精神指导阳光运动,强壮学生前行的体格。在奥运赛场上,我们欣赏到人类速度与力量成就的美感,感受到史铁生笔下“人的力量、意志和优美却能从那奔跑与跳跃中得以充分展现,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学校要保障并鼓励学生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体育爱好,每天有固定的锻炼时间,有丰富的户外活动场地,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与美好,并形成阳光、积极、正能量的精神气质。正所谓“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引导学生向奥运健儿们学习,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才能在未来前行路上披荆斩棘。

每一届奥运会,就是一本厚重的时事好教材,就是一部鲜活的励志大书,其中的体育精神就是我们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好材料。东京奥运会虽然落幕了,但我们很快又会迎来北京冬奥会。奥运的精彩故事,仍将继续,但围绕体育精神的开学第一课才刚刚启幕。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