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6月9日 星期

警惕游学夏令营有“游”无“学”


□袁文良

中小学生的暑假即将来临,而在中小学校门前,总会有人向家长发送游学夏令营的宣传彩页,介绍以往经验及孩子们学中游、游中学的收获,不少家长为之心动。

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旅行社、校外培训机构甚至一些没有资质的机构或个人都看中了“游学”这块蛋糕,纷纷介入其中。于是,五花八门的“走进高校体验营”“科考十日学游营”“兴趣特长提升营”等针对学生的游学夏令营纷纷登场,更有甚者把普通的旅游产品贴上“游学”标签以吸引学生,收费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如此这般,让游学夏令营出现有“游”无“学”、价格畸高、内容注水等情况,有的甚至成了纯粹的“摇钱营”。

对此,全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相关职能部门更应联手加强监管,予以整治。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游学夏令营的乱象,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明确游学夏令营的定义和范畴,筛选游学夏令营的主办机构及承办单位并向社会公布,以防止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分食这块蛋糕;同时,要会同物价、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对游学夏令营的组织机构和承办单位进行联合检查,核准其收费标准,严检其招生合同,细查其内容安排,明晰其安全责任,并加强对游学夏令营的全程监管,做到监督不留死角,管理不留空档。

作为游学夏令营的组织者或承办者,要将重点放在深度的“学”上,而不是放在走马观花的“游”上。游学夏令营不单单是旅游项目,其核心应该属于教育项目。因此,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配备专门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课程设计,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教育资源,让参与者在“游”的同时真正达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

作为工青妇等社会群众团体,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家长的期待,联合公益组织或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依托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或低收费组织家门口的游学夏令营活动,采取名著赏析、影视展映、科普讲座等形式,让没有条件的孩子们也能参加丰富多彩的游学活动。

此外,家长一定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成长特点和时间安排,对游学夏令营的组织机构、承办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尤其是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看清有关责任条款,还要详细询问游学内容、安全保障、食宿安排、管理模式、师资配备、保险理赔等相关信息,以便出现纠纷时能够维权。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