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3月26日 星期

认知图式理论视阈下“词汇集中教学”策略研究


□湖州市弁南中学 马 芸

为了培养未来能更好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环境的高素质人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深度学习的目标:“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习得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借鉴认知图式理论研究的语义场方法论,探讨用词汇集中学习策略,引导初中生认知和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发展认知能力,发展词汇线性结构认知和语句结构特性认知,实现他们对英语学科的深度学习。

一、课堂实施语义场“词汇集中教学”的可行性认知分析

图式是长期记忆中信息储存的一种方式,是围绕一个共同题目或主题组织起来的大型信息结构,其规模大于命题网络,典型结构是按层次组织,使信息子集归入更大的概念之中。如 teach在实际运用中与teacher,student,study,learn,text,book,school,classroom等有较强同现的可能性。语义场构建的核心是以某一语义概念为轴,设立词群范畴,范畴内的词意义互相关联、互相制约,范畴间互相联系。一个词项以激活一组认知领域作为其意义的基础,遵循词汇同现的规律,可将话语主题设为系统主线,建立“近义、同义、反义”等语义关系横聚合语义场,也可以横聚合语义场中的某个“视觉词”设为主线,构建“上下义”语义关系的纵聚合语义场,继而层层递进设立N个子语域语义场。

语义场内词与词是通过灵活、开放和依赖语境的认知方式来激活相关的概念系统,图式层级存在隶属和交叉关系信息处理形式,形成人脑中存在的整块以及有关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结构块,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认知过程中,将新的事物和信息与即存图式联系起来,通过同化、顺化、平衡三种方式将获得的信息和意象重新理解、组织、编码、储存于图式网络结构中,使图式不断调整、进化和改造,实现自我认知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认知图示理论对语义场构建的幕后认知机制的解析是将某些词汇于一场实施“集中”教学的认知理据,本研究基于以上分析,将词汇融入语境,通过构建横聚合和纵聚合语义关系语义场开展英语词汇集中教学,发展学生对英语词汇线性结构认知和语句结构特性认知,贯彻深度学习理念。

二、课堂实施语义场“词汇集中教学”案例解析

下面笔者将通过案例阐述初中英语教师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深度学习。本案例材料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Unit5,单元主题是围绕“吃、穿、住、玩”,运用被动语态结构和大量与“产品和原料”相关的可数和不可数名词,以说明文和记叙文为主体,通过听、说、读、写学习过程介绍国内外日常生活用品制作的原料、产地及相关文化,尤其涉及中国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如茶、丝绸、风筝、瓷器、剪纸等,话题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语言和文化,便于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和适应全球化社会背景。

1.从“分析学情”迈入深度学习。本课题是在城乡接合部“重组初三班”实施的,班级的基本学情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困难生较多。因此,有位经验丰富的M教师,尝试打破规定的教学内容次序,创设本单元教学活动,课前教师“觅新念旧”,给学生整理了涉及产品和原料“product(s) and material(s)”主题的英语词语,提供语义场框架结构,学生的任务是分组讨论、归类补充以“吃、穿、住、玩”为主题的词语,关注英语名词的单复数,仔细观察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利用词与词之间的各种关系激活学习者词汇联想的意识,引导他们构建一个以“product(s) and material(s)”为核心的语义场,作为相关话题的“语料库”,为相关话题的准确、顺畅交流清除障碍,做好充分准备。

通过此活动,实现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理念,由于教师提供相关语料,减轻了学生压力,提升了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归类的过程中,学生构建了范畴化知识,感悟到了核心词与成员词之间的“亲属”关联,体味到抽象的不可数名词和具体的可数名词之间的异样和“成双成对”形状的物品用复数的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语义场框架中清楚地观察到“核心词”与“成员词”之间存在的“上下左右”关系,同时发现此语义场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可以延伸出N个横向和纵向聚合的“子语义场”。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提取概括、分析整合信息的认知能力,实现了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过渡,逐步开始自觉内化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

2.贴近现实,围绕主题,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这一环节是在文本教学解读和具体学情分析之后提出主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同时规定课堂学习的走向,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和探究学习策略。比如教师创设语境:给留学生介绍茶文化,让学生模仿志愿者简单介绍一下茶的生产过程、产地及历史文化,构建茶文化语义场。

3.实践迁移创新活动,实现深度学习跨越。为了实践并内化所获得的学习策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21世纪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让学生基于新的语境,内化最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及习得的学习策略,传播中国文化。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得创设语境。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拿到阅读材料后,他们急于想介绍丝绸生产过程、历史、文化,从而内化了被动语态语言结构,迁移“复制”构建茶文化语义场的模式、语言结构、学习策略,通力合作,5分钟内各组迅速构建好庞大的语义场。实践活动从多个层面提升了学生描述阐释、分析及整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