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3月17日 星期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林 莺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在去年两会上提的“关于加快推进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应。教育部称,在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师范院校选择走综合化发展道路,使得自身在提升实力的同时,也出现了“去师范化”的现象。

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着类型不清、定位不明、特色迷失、盲目扩张办学规模和提升办学层次的“升格热”。一些师范类高等院校也想方设法“逃离”师范队伍,升格风、更名风、改制风盛行,师范院校抢戴“综合大学”的帽子。与此同时,许多师范院校师范生招生比例在下降,有的已下降至不到总招生数的30%。办学定位上的综合化致使一些师范院校存在有“师范”帽子、但没有师范特色的现象。

师范院校不能少了“师范味”。首先,这是师范院校本身的职责所决定的。坚持自身特色办校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师范味”是师范院校的特色,同样也是师范院校办校的立足之本。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教师教育将由办学模式改革向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普通师范院校是面向基础教育、专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机构。这一职责决定了师范院校必须坚守“师范味”,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教育人才。

其次,这也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师是基石的奠基者,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等师范学校应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师资为己任。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历史赋予师范院校的重任,是其办学的指导思想。

最后,这也是学生和家长的企盼。如果高校能为莘莘学子营造浓厚氛围,让学生们心无旁骛地报考师范院校,向着梦想迈进,那么这对祖国的教育事业将功莫大焉。

师范院校少了“师范味”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为此,政府和教育部应当正视现实,尽快构建新型师范院校评估体系,凸显和侧重教师培养质量,把立德树人、教学能力、教育实践等作为教师培养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真正彰显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促使师范院校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