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月18日 星期

博士生培养要加强专业认同


□陈洪捷

如何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目前博士生培养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多年来,虽然相关制度和规定出台了不少,但具体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除了制度性的质量保障措施,或许我们需要拓展思路,更全面地思考博士生的培养质量问题。

博士生培养既是一个学术训练的过程,也是专业社会化的过程。博士生的专业社会化通常包括了知识、能力,以及规范和文化这几个层面。其中,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通常为可见的,往往能够通过课程、考试、论文等制度性的措施和要求得到落实。而规范和文化涉及对所在专业或领域的态度、信念和价值取向,也可称之为专业认同。这种认同则难以通过制度性的规定而获得及得到加强。

从博士生日常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看,无疑是以知识学习和研究活动为核心的,这两者也是博士生学术训练的主体部分。然而,博士生的专业价值取向和信念的形成也非常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专业认同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博士生本人对专业学习兴趣、动机和投入程度的高低。优秀的博士生通常对本专业有着强烈的认同度,而平庸的博士生的专业认同度通常较低。这些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专业社会化程度、特别是专业认同度是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践经验也表明,如果一名博士生对专业缺乏兴趣、热情和认同,就很难真正地去深入阅读、积极探索,因此也很难较好地完成博士阶段的学术训练。

在目前的博士生培养中,培养单位通常过于重视制度化、组织化的培养环节和措施,希望通过这些“硬性”的制度来保障培养的质量。与此同时,在量化科研评价制度盛行的背景下,博士生培养制度和评价也较为注重那些可见的、可量化的措施和指标。而学术文化的习得、专业认同的培养等,由于没有明确的制度性抓手而被忽视了。同时,由于文化和价值层面的因素缺乏“评估抓手”,也往往被排除在评估的指标体系之外。

我们知道,博士生阶段的学术训练,并非一个简单获得知识和参与研究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自主参与和深度投入的过程。而且,这种投入是以高度的专业认同感为基础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毕竟属于操作性和技术性层面,价值和文化层面才是社会化过程的基础。知识、能力和专业认同必须携手共进、彼此支持,这样才能完成完整、高质量的专业社会化过程。

博士培养质量的问题虽然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价值各个层次,但价值层面极为关键,且往往容易被忽视。如果价值层面社会化不足、专业的信念和热情缺乏,再多的制度约束也无法驱动博士生真正地投入科研活动,再多的科研活动也无法促成自主的科研创新,真正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学生一旦作为博士生入学,就必须按照博士生培养的规则来培养,就应当用我们关于博士生的质量标准来衡量。其中,专业认同和学术信念的养成应当是我们博士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