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

文明规则面前没有“孩子”只有“公民”


□李英锋

10月7日,广西涠洲岛一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被拍下,引发网友愤慨。监控画面显示,一年轻男子多次尝试用脚踢仙人掌,一连尝试5次后,终于将一棵较大的仙人掌踹断,随后离开现场。事发后,该男子及其母亲已被找到并带回景区,母亲称自家儿子还只是个孩子。(澎湃新闻)

又是熟悉的“还是个孩子”,又是尴尬的“护犊式辩解”。如果要选一条使用频率最高的“护犊语录”,恐怕非“他(她)还是个孩子”莫属。在很多父母眼里,他们的孩子似乎永远是个孩子,永远长不大,尤其是当“孩子”犯了错、惹了祸的时候,父母便会下意识地搬出这句经典的“护犊语录”来为“孩子”开脱责任,哪怕“孩子”早已超出了孩子的年龄范畴,所犯的错误并非“小儿科”。似乎一句“还是个孩子”,便可以理所当然地遮羞掩错,便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啥都不是个事。

其实,“还是个孩子”的说辞不仅不能起到减轻或消除“孩子”责任的作用,还会引发围观和讽刺,适得其反。从画面看,涠洲岛这名游客就比他的母亲高出几乎一个头,是妥妥的一个青年,故意踢断景区的仙人掌绝不是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有的行为。他的母亲抛出“护犊语录”后,招来一片指责,母子二人也最终承担了相应责任,为不文明行为付出了代价。

诚然,从情感角度考量,子女在父母面前永远是个孩子,但跳出情感的范畴,在相关的责任关系中,就得依据法律和文明的规则来说理,来评价定性,无论是谁都得遵守相关规则,触碰了规则底线都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文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孩子”只有“公民”,谁都没有豁免权。

在民事领域,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概念;在刑事领域,也有追责年龄线;但在文明范畴中,是没有也不应该有减责或免责年龄线的,即所有人无论长幼,都有讲文明的义务。比如,在景区,中老年人不能乱爬乱踩、乱刻乱画,青少年也不能乱爬乱踩、乱刻乱画。

实际上,很多旅游不文明行为恰恰都是“孩子”所为,“孩子”不仅不能被网开一面,反而应该成为重点教育和监督的对象。文明教育理应从小抓起,家长们应该承担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主要责任,通过言传身教营造传承良好的家风,培育孩子的文明意识和素质,教育管束孩子心存敬畏、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这样,才能让孩子摆脱“巨婴依赖”,真正长大,在规则社会中找准自己的责任定位和行为边界。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