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8月24日 星期

高校美育应摆脱课程依赖


□朱小峰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就立德树人而言,高校美育的终极目标,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气质和品格,升华他们的精神格局和境界,激励他们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遵循美育特点,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多元化塑造学生美的品味和创造能力。根据素养教育的规律,高校美育应建立健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也就是说,高校美育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是一个从课程到实践、从知识到行为的具体过程。

基于此,高校美育应该着眼于“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依托课程载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类相关课程资源,引导他们在课程学习中了解美、感知美;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体验,借助于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塑造美的过程中,生成稳定的美的能力。

然而,当下高校在美育上更多的是侧重课程建设,在美育实践方面普遍弱化。由于师资、经费和场地的原因,在公共艺术类课程开足之外,高校在为学生搭建艺术活动具体平台方面作为甚微。不少学生在课程之外,并无机会去尝试自己开展艺术活动,几乎所有审美活动都局限于课程中,由此造成了学校美育的“跛脚”。更何况,部分学校安排的公共艺术课程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其教学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通过课程教育,用知识化的方式来普及和推行美育,把美育等同于艺术知识教育,这其实是对美育的一种偏见和误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实践行为中养成的,引导学生向善、向上的美育也是“教不出来”的,高校美育应该从借助于课程的知识教学为主向知识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转型。

高校的艺术实践,既可以由学校组织开展,为学生提供设备、场地,为他们有序开展艺术类活动提供帮助,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学校只需提供管理上的便利。一旦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获得高校的大力支持,他们的青春活力就会在美的创造中充分绽放,高校美育的真正价值也就会得到体现。随之,从课程教学到艺术展演的艺术教育,就会真正在高校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