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6月5日 星期

扩招200万,职业院校如何“接招”


□本报记者 胡梦甜

继“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2019年,高职百万扩招如期“交卷”,2020年新的命题接踵而至。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看来,这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肯定,同时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职责和使命。高职扩招200万,向职业教育释放了哪些信息?面对新一轮扩招,职业院校如何“接招”?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扩招200万,生源从哪里来

扩招200万,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第一道坎便是,生源从哪里来?如何招?

在2019年高职扩招中,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外,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四类人员”也被纳入招生计划。“今年,职业教育应进一步释放扩招红利,积极将此次疫情中就业影响较大的‘四类人员’纳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晓说。

然而,综合去年“百万扩招”的任务完成情况,示范校、优质校优势明显,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较弱的院校则存在“吃不饱”的现象。“如此冷热不均、供求失衡的现状,既是首次扩招的问题呈现,更表明今明两年扩招存在挖潜空间。”永嘉学院副院长王寿斌认为,各级政府要加大区域内的职教资源统筹力度,在做好名校优校有序“扩容”的同时,重点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或给予政策倾斜,或给予专项建设扶持,或协调区域内优质学校与一般学校结对帮扶。

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非传统生源普遍年龄偏大,出于机会成本、文化程度受限等因素考量,整体报考意愿偏低。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朱小峰对此认为,面对这类扩招群体,高职院校应采用社会化办学方式,开展分散办学。比如,可以依托社会培训机构的场地资源,让扩招的社会类学生就近学习。在浙江,设备齐全、功能丰富的农村文化大礼堂也可以成为扩招人群的学习场地。场地的使用,可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实现。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何树贵则表示:“高职院校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扩招的重要意义,防止‘招得到就招’的随意思想,特别是‘双高’院校,更要创新扩招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拓展生源渠道,在提高招生数量和质量等方面为高职扩招树立典范。”

何树贵同时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培训基地、合作企业等优势扩大扩招生源。“‘育训结合’是构建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新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培训机构,参训人群中蕴藏着丰富的扩招资源。”2019年,杭科职院充分利用与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建退役士兵培训基地的优势,扩招录取退役军人333人。

再扩招考验职业院校承载能力

面对扩招200万,高职院校的资源承载能力是个更为现实的问题。诚如刘晓所言:“到了考验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时刻。”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为256.67万人,普通高校师生比为1∶17.95。其中,本科院校师生比为1∶17.39,而高职院校师生比已达1∶19.24。

王寿斌坦言,近年来,为了应对扩招需求,高职院校紧急补充专业师资成为普遍现象。然而,新进年轻教师的项目化教学经验不足,博士生、研究生科研实力强而教研专项弱,一些来自行业、企业的师资又常常存在“会做不会讲”的问题,教师水平还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师资缺口将更大。郑亚莉说道:“为确保扩招后的师生比,如何打造一支符合‘四有’标准、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成为关键。”她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出台关于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培养培训、考核评价、待遇保障及兼职教师聘用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同时,支持校企合作共育,指导、推广一批有效的“校企互聘、成本分摊、绩效激励”师资队伍建设方法。

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振洪看来,师资的招聘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和积累。为了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队伍,金职院启动引培“三项计划”。“尖峰计划”旨在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聚集和培育一批教学、科研、技能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攀峰计划”通过实施人才聚集和梯队工程,对高端人才重点引育、优秀教师重点支持、潜力新人重点指导;“百工首席计划”即遴选各工种(专业)技术技能最突出的教师100人进行资助培养。

有质量扩招的关键是因材施教

除生源、师资外,保障高职有质量扩招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而这一过程,随着高职生源结构的变化也更为复杂。有些学校专业扩招人数不平衡,一些专业仅招收十几人,是混合组班,还是单独组班?扩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类型不一,教学如何实施?

“过去可以拿着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去培养学生,但现在,学生的基础、兴趣、目标等不尽相同,学校也应该设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培养方案。比如,学习形式、学习内容、资源平台是否能做到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是否也应多样化?”刘晓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郑亚莉指出,高职生源多样化的特征,需要当代高职教育突出因材施教这一主题。学校要充分调研“非传统生源”的学习背景、动机及目的,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确定教学计划,充分提升学习育人的成效。与之对应的,是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鼓励开展线上教学、分散教学等。

王寿斌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以‘按需充电’为特征的‘扩招生’群体,求学目的更明确,高职院校必须以务实的专业教学、有针对性的职场引导,来增强其专业学习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唯有如此,才能帮助他们实现求学目的,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最终达成‘两百万扩招’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这正是浙江省教育厅对扩招后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诚如何树贵所言:“高职扩招后,人才如何培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高职院校既要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束缚,也要破解传统教育教学的羁绊;既要创新多元培养模式,又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