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6月1日 星期

宁大为研究生开辟云端“国际课堂”


□本报通讯员 朱 燕 翁 威

相知无远近,万里若比邻。不同国家的大学生能实现跨境、跨时差的多国、多教室的教学课堂交流吗?宁波大学推行的MTSAE教学模式改革,就在努力把这样的场景变成现实,并应用于工程类研究生实践水平的提升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MTSAE教学模式是一种为工程类研究生设计的教学培养新模式,即通过网络教学、团队协作、全方位评价等方式来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以此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充前沿知识储备,提高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

宁大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干宁是这项教学改革的倡导者。他曾在一次海外学术交流期间,偶然接触到了国外提出的一项概念——未来“视频会议讲座”。他发现,这种讲座形式可以让教师借助网络通信与显示器在千里之外授课,而屏幕这头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只要沟通好课程时间,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课堂教学。干宁当即想到,可以尝试让国内的学子不出国门,也能沉浸式地体验国际课堂。

回国后,干宁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八位教师组成研发团队,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新模式。大家以国外的未来课堂设想为蓝图,将国际国内课堂互动模式和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核心,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将国内国外课堂联通,让异地学生能够即时聆听双方导师的现场授课。同时,异国的学子也能实时参与讨论问题,进行思想和文化上的碰撞。这样的网络课堂,不仅提供了更多师生交流的机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有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3D眼镜和手柄道具,身临其境般进入化工厂爆炸现场等,完成现实中无法做到的故障排查、起因探究,更可以通过设备遥控操作一些大型精密仪器,深入企业第一线,去解决现实工程问题。

除了国际国内课堂互动模式之外,研发团队还根据工程类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建立了包括慕课学习、团队项目、学术讨论和全方位评价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让课程教学的国际化真正为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

研究生沈志鹏说,慕课环节让他收获颇丰,线上第二课堂结合了线上线下的优势,从而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的困扰。通过国际视频课堂,海外的学术研究与科研实践都能在第一时间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不仅夯实了课上所学,还开拓了国际视野,受益匪浅。

如今,宁大MTSAE教学模式正为越来越多的学子服务。干宁表示,团队将继续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多地区、多校地间同步互动。该项目也获得了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颁发的第二届教育成果一等奖的荣誉。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