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6月1日 星期
强化育人 做强专业
扎实推进哲社专业课程建设


编者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抓手。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发挥思政工作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贯通和牵引作用,使其与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实践综合起来、与学生成长过程结合起来。本报特就如何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作一探讨,聚焦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积极推动工作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质量。

□本报记者 汪 恒

哲学社会科学各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天然具有深厚的学科渊源。如何抓住内在优势,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融合,提升育人实效,让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省内高校的相关负责人与一线教师。

打造专业的“思政金课”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让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伍蓓看到了课程思政推进的巨大潜力。“很多老师都以疫情话题为突破口,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里。学生的感触很深,效果也很好。”在伍蓓看来,一方面疫情防控与该校经济、管理等专业的课程联系密切,教师容易有感而发,另一方面也是此前坚持推动课程思政的结果。

“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维度方式、贴合程度上和思政教育联系更紧密,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也更大。”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刘涛认为。“以经管类专业为例,本身就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而课程思政注重道德品质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专业和育人可以相互融合、交叉渗透。”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沈鑫泉表示。

善用课程中已有的育人资源,可以为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提供更高的起点。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系)主任殷晓杰介绍,专业的两大类课程——文学和语言学,都有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这些正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来源。

课程建设是让课程思政真正落地的基础。在刘涛看来,学校和院系需要各司其职。“校级层面要做好制度建设,积极评选示范课程。二级学院则要做好过程管理,结合学科特色做好相关案例的挖掘。”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不同,要让大家在课程思政上“同频共振”,需要提供清晰的教学指南。在绍兴文理学院,校方就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理出了106条和课程思政相关的思政元素,编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除了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沈鑫泉认为,课程思政在形式上还有不少拓展的空间。比如,通过把角色体验、问题辩论等教学方式融入课堂,能明显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还可以尝试探索建设课程思政视频课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沈鑫泉说。刘涛所在的浙外,则从去年12月开始进行一项名为专业思政的试点。“课程思政不应是各门课程授课教师孤军奋战,可以尝试发挥专业的集群效应,大家先提炼出专业课程中共通的价值观和思政元素,再落实到具体课程中。”刘涛告诉记者。

教师须有“育德”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做得好不好,什么最关键?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副院长李黎两年前曾和同事做过一项调查研究。通过对学生的团体访谈,大家发现,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格品质是影响课程思政实效最重要的因素。“不能光看教师在讲台上讲了多少,也要看学生接受或认可了多少。教师的教学态度、精神面貌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部分。”李黎说。

此后,李黎在校内参加教师培训活动时,也时常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发现,提醒青年教师意识到自身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育德”上的表现或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如果大学期间没有碰上过‘好老师’,师范生毕业后可能很难成为有丰富情感和教育情怀的教师。”李黎认为。

课程思政建设最终要靠教师来落实。如何让教师拥有“育德”意识与能力,自发“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呢?“高校需要完善相关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认知规律做好相关指引。”刘涛认为。在他看来,可以先通过培训,让教师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范围,清楚哪些可以讲;之后再组织旁听观摩课和主题教学培训,帮助教师从“跟着看”转为“一起做”。伍蓓介绍,浙商大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作为各类推荐展示、评优晋升的重要加分项。校内的各项教学技能竞赛评选等也都将育人纳入考评体系,营造有利于推动课程思政的氛围。殷晓杰认为,可以在专业的思政“金课”建设中重点抓好青年博士和知名教授这“两头”,以更好地发挥示范效应。

然而,想要在课程思政上做出特色,仍需要教师不断打磨与修炼。浙财大曾举办过两届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评选,在组织方看来,即使是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要打造出理想的课程思政课堂,依然存在着一定挑战。“比如,有的教师虽然挖掘出了思政元素,但未能较好地融入教学大纲,或是课程思政教学知识点过于分散,导致课程思政教学的‘碎片化’。”沈鑫泉说。“课程思政讲究润物细无声,如盐在水、如春在花。要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自然结合,需要教师不懈的探索。”伍蓓说。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