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外国语学校 施春玲
经过几个星期的磨合,教师渐渐适应线上教学,但学生的问题来了——新鲜感消失,有的对上网课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随着家长复工外出上班,无法监督,一些“神兽”应付甚至逃避上课。
2月19日,我在网上教学古诗,内容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采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直播。
“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裳”,与今天“衣裳”的意思不同,不读“shang”。我搜集了图片,制作成课件,告诉学生古代“衣裳”是由“衣”和“裳”组成,“裳”指遮蔽下体的衣裙,应该读“cháng”。
我让学生跟着我读了好几遍,结果笔头作业反馈不理想:“衣裳”读音选错的达15个,背诵中读错的有7个。
年级学习群中五(1)班语文教师反映,五(1)班情况也差不多。她当时就判断,这几个学生肯定没认真听。
马上打电话证实,果然如此。这几个学生登录进去,点名签到后就溜了。
不知其他年级和学科情况怎样。在一周一次的全体教师钉钉会议上,交流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教师们普遍反映,“超星学习通”平台无法监控学生,你又不能跑到学生家里去督促。科学、英语、美术教师也纷纷吐槽,体育两操更是不理想。
而且学生以访客形式出现,签到只能显示人数,不像“之江汇”平台显示的是学生真实姓名。
每次靠课后打电话询问,学生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释,家长也无力监督,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教师会议结束后,学校领导小组会同技术中心几位教师在线上进行深度研讨,分析了几点原因:文件规定不能强迫学生家长打卡、拍视频上传作业等,造成学生学习有所松懈;大部分教师对直播功能不熟悉,还在尝试、摸索、适应阶段,学校也没有组织相关培训;大家都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回到学校再组织补课,因此学生和家长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研讨,首要措施是让学生人人参与,认真听课,如果学生连上课时间都无法保证,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是一句空话。
教学处安排好一周课表,提前以文字形式告知家长;教师上课之前上传资源,改直播为录播,重点抓学生到课率,查听课笔记和作业。
惊喜的是,发现“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绿色进度条”功能可以查学生学习任务点,百分比显示得清清楚楚,“完成”或“未完成”一目了然。如果学生没看视频,进度条显示完成率就是0%。
如果学生采用快进,几分钟看完,完成率也只有几分钟。
如果遇上卡顿、断网,重新连线后,完成率继续统计。
你在认真听课吗?这个进度条就是“试金石”。
截图就成为最硬的证据,挑平时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一问有没有看视频,结果水落石出。
一个学生的进度条显示只有60%,他重新认真看完后,显示160%。
有几个学生坚持说自己在看,进度条显示不准,一副委屈的样子。
到底什么原因?多方了解后,情况明朗,原来是有时用手机看,有时用iPad看,还用了不同的用户名登录,有时用哥哥的,有时用妈妈的,造成本人的用户名学习进度不足。
现在,课一结束,统计条就显示进度,显示“完成”或“未完成”。学科教师打电话收集反馈,学生说话的口气也不一样了,不再跟教师争执和辩解。不到10天,用晒、催、核等方法,取得了可喜效果,很多班级收看率达到100%。
语文学科晒进度条的办法在全校迅速推广,科学、英语学科,两操也采用了。班主任也跟进,采用加星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