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月13日 星期

厘清家校边界,化阻力为助力


□本报记者 叶青云

信息时代,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一些依托于微信、QQ及各类学习App上的家长群成了教师与家长进行家校沟通的最快平台。这样的沟通方式在提升家校沟通便捷化的同时,也无形中延伸了教师的工作空间和时间,并成为加重教师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家庭与教师之间缺少理解、支持与配合,教师负担也会增加。

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私心和过度保护欲所做出的行为,不仅给教师们带来了正常家校沟通以外的压力、负担,而且干扰了教学秩序。“总有一些家长,‘存在感’很强。一类是问题特别多,什么都要问;一类是老发无关信息,比如在群里推广微商,或者拉投票、求点赞,或者发砍价、团购的信息等;还有一类是‘夜猫子’,经常半夜里发信息,希望老师像24小时在线的‘客服’。”江山市政棠小学教师郑积文说出了很多教师心中的烦恼。

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报联合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九成以上的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排名前三的问题分别是“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参与沟通的积极性不高”“与家长教育理念不一致”。

“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中小学生有效减负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双主体,如果中小学教师的负担不能得到切实减轻,就会很大程度传导至中小学生群体及家长群体。”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研究评价中心副秘书长傅睿说,需要通过治理机制建立政府、教育部门、教师与家庭进行沟通的渠道,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中小学教师减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何实现家校有利、高效沟通,减去教师的额外负担?厘清家校边界,正确界定家长和教师双方的责任、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路径。

知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提出,首先得摒弃教师的教育责任被混同于监护者的无限责任这一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心中的“既定理念”。他认为,政府相关部门需以法律形式明确学校、教师的责任权利义务等内容,明确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边界。学校也有必要在章程建设中完善家校共育的条款设计,通过家委会、全体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区分自己和教师的责任分工,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监护权和教育权,并通过加强教师和家长的日常交往联系,增进家校信任。

“部分家长是站在监督者的角度来评论学校、评论教师的。事实上,教育孩子的责任不应该由学校和教师全部承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教师陆青春告诉记者,家长群给教师造成负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当下很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并不强,把孩子的所有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孩子一有问题,就向教师问责。“学校要积极开门办学,主动建立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及时将学校办学理念、工作活动信息等告知家长与社会,以主动争取学校外部的理解与支持。”

“家校关系紧张乃至形成冲突或缘于教育理念的不同,或缘于家校合作中的边界模糊而相互越位。一旦边界模糊,尤其是家长僭越就会损害整体教育活动的规则和效率,影响家校合作的运行。”义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胡加良表示,学科知识教学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学校的专长,家庭教育不宜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或重复,或加深,或拓宽;而家长可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方面,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等做些引导工作,以弥补学校班级授课制与集体教育之不足。“厘清各自职责,尊重边界而不越位,才能形成相互支持的格局,才能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积极主动的介入者,从而优化育人环境,共同完成育人目标。”

受访教师们表示,要准确界定家长群的职责和功能,家长群就是工作群,不是学生作业群,也非家校交流群,可以在家长群的利用上事先“约法三章”,比如一个班级只组建一个群,为临时活动聚集起来的家长代表群等活动结束后就解散,管理和运用上定时、定人、定责,一方面要求教师不发布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东西,不发布学生排名,尽量不在家长上班时间打扰家长等;另一方面约束家长不闲聊,不刷屏,不在群里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和优势,不在群里议论其他学生、家长的隐私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