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3版: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

教师是否成长必须用证书来认定吗


□朱华贤

近日,某中学有位老教师即将退休,同办公室两位年轻教师钦佩他的学识与才能,劝说他写写自己的成长史,以鉴来者。

老教师却坦然一笑:“我算什么?我既没特级教师头衔,也没有省市级劳模、名优教师之类的殊荣,两手空空,成而不长,有啥成长史可写?”

这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是否成长需要他人或权威机构认定吗?

如今,用荣誉称号作为成长的依据,以称号级别大小作为尊卑顺序,已经成为许多教育人顽固不化的共识。学校年底考核,就是数一数一年来所获的证书,还美其名曰“公正、客观”。

学校、教育行政及其他政府部门授予教师荣誉称号,证明了其成长,给的荣誉越多,级别越高,更能证明其成长。学校评优强调“爬楼梯”,评县级荣誉,先要有校级和镇级;评省级荣誉,当然事先要获评县级和市级,不可僭越。

这竟然成为教师成长的唯一路径。那么,假如没有得到过什么荣誉,是不是就无法证明成长了?

这个逻辑肯定不能成立。和人类性格的多元一样,成长的方式也是多元的,成长的路径有N条。

成长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主流和支流之别。主流通常只有一条,支流却往往众多。

有些教师喜欢热闹,热衷于参与评比,这无可厚非;有些教师偏爱沉静,惯于独立,追求低调,执着于某一项兴趣爱好,这又何尝不可?

成长是什么?有时顿悟,有时欣慰,有时陶醉,慢慢地积累,悄悄地体会,静静地受益,只要有利于学校和学生,有益于社会与教育,就是人的成长。

成长没有贵贱之分、高下之别。经组织或权威机构认定是一种成长,但真正的成长是知识的活用,是心灵的触动,是思维的成熟,是情感的升华。

教育部门不能将教师不主动争取荣誉视为其不求上进,更不能批发荣誉让教师趋之若鹜。只追求光环的成长,是一种功利性成长、标签式成长,它的弊端极大,窄化了成长通道,不利于教师个性化发展,容易助长一窝蜂抢夺荣誉,抢不到者灰心丧气,放弃努力;抢到者故步自封,坐吃山空,同样放弃努力。

作为教师,不应以没有荣誉称号自惭形秽,荣誉是“表”,水平是“里”,有“表”不一定有“里”,有“里”则随时可以转化为“表”。教师成长如果仅限于用证书来证明,流露出的是一种虚荣、浮躁、不自信的心态。

很多时候,教师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投身教育事业,可以用荣誉去认定教师,但不能唯荣誉论成长,唯证书论成绩。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