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琳
我所在的学校是丽水市莲都区最偏远的小学,从城区到学校,要途经300多道弯,学生人数稀少。学校一年有半年的时间云雾缭绕,是一所典型的“云上学校”。家长群体中,部分学生的母亲来自偏远外省尔后又没有长居当地,留家父亲基本没有教育能力;还有15%的学生家长因各种缘由外出,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双亲都在身边且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仅占5%。可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这里几乎是无迹可寻。先前学校也做了一些尝试,如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开放日等,家长茫然而木讷的表情表明这些方法收效甚微。但山区家长的淳朴和善良,以及期盼孩子读好书改变人生命运的愿望依然让我们这些山区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希望。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打破当下城市教育中精细化家校合作的观念,基于教育活动赋予人成长的美好理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活动?我们的教育倡导体验式教育,那么也可以带领山区家长来体验教育活动,参与孩子的成长!因而,我们从各个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亲子活动为山区体验式家校合作增效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和宁波一家专门做亲子教育的校外机构合作,邀请他们为山区的学生和家长开展一次制作小鸟的公益亲子活动。刚开始很担心来的家长会比较少,但所有的家长都来了。课堂上,家长和孩子齐动手,粘的粘,贴的贴。孩子体验到和家长一起制作的快乐,家长体验到参与孩子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最后,当学生们展示和家人一起制作的劳动成果时,纷纷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到了运动会的季节,我们又决定把这次运动会做成亲子运动会。
峰源是山区,抬眼低眉处都是竹子,因此学校因地制宜地打造了“竹韵文化”。我们就让亲子运动会和“竹韵文化”相碰撞,碰撞出山区孩子童年的欢乐,碰撞出山区家长对教育的认同。
六大板块游戏就这样“诞生”了,分别是竹箭射靶、竹球投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扁担挑水和快乐拔河。这其中,有5项是以竹子为载体设计的。竹箭射靶中的箭和弓是用竹子制作的,竹球投篓中的球是竹子编成的,同舟共济是两人一组同踩在竹板上进行小组接力赛,同样是接力赛的扁担挑水用的是竹制扁担,挑的是竹筒……
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都和他(她)的家长组成一个游戏小组。第一个游戏是竹箭射靶,学生们跃跃欲试,家长们颇为羞怯地拉弓,而后亲子齐心协力拉弓射箭。到了同舟共济环节,家长们就完全放开了。“一二一,一二一,加油!”只听见家长为孩子加油,孩子为家长加油,操场上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最后的拔河比赛,原本只需要6位家长参加,但家长们自发地全部上阵。那天,秋日阳光温煦,打照在家长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上,连山风也动容。
教师们也异常激动。在这里工作了3年的教师吴一卉说,近3年因学生数锐减,校园里已经太久没有出现这种团体竞技带来的欢腾气氛了。一位家长激动地说:“谢谢学校,让我们有了这么难忘的活动。”
山区的家长只能用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从他们的眼神、表情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激动,他们对教育活动的认可,以及对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成长的那份放心。
家长教师制让山区体验式家校合作赋能
山区家长的素养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有自身的优势:有些家长动手能力极强,有些家长农耕很厉害,有些家长对美食很有研究等。我校就聘请这些家长作为学校乡村少年宫的授课教师,本学期分别开设了竹制创客和趣味手工课,外派一名教师协助管理。
这学期接到任务的两位家长都非常用心,每次都提前一星期就准备上课的内容,购买材料、设计样稿等。开课的叶承浩爸爸告诉我,为了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他花了好几个晚上绘制了制作竹蜻蜓的草图。那一刻,我感动极了。这样的家校合作模式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弥补了山区年轻教师技能不足的短板,而且让山区家长们体会到如何做教育。
班主任妙招让山区体验式家校合作放彩
给予家长最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激发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度进而改变他们的教育观,是我们的初衷。但仅从学校层面进行激发还是不够的,班主任和家长是最亲密的伙伴,如何通过班主任让家长参与和体验更多的教育活动呢?
利用影像传达教育日常。四年级班主任朱家宣将每名学生一学期的日常拍成一张张照片,其中有学生获得成功时的喜悦,有专心阅读时的瞬间,还有参加团体活动时的雀跃……到期末时,朱家宣把每一名学生的照片集制作成小视频发给家长。家里的爷爷奶奶看到自家孩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都非常开心;少数一直对自己孩子不闻不问的家长,看了孩子的视频后,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表示以后会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发动家长参与教育日常。虽然山区的家长不能像城市的家长那样可以参与许多活动,但还是有一些活动是他们可以干而且能干的。比如班级的大扫除、劳动实践等。三年级班主任李挺每次都邀请家长,请有经验的家长传授技巧,劳动结束后还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分享劳动过程中的快乐和收获。
山区体验式家校合作拉近了山区家长和学校的距离,让教育在山区的家长中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开拓了家长和孩子精神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让山区家长和孩子的成长对话不再仅仅停留在吃饭、穿衣等单调的日常中,朝着“我的成长有你深度参与,有你我牵手合作的美好”的方向迈进。
(作者系丽水市莲都区囿山小学峰源校区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