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思想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1月1日 星期

为什么要学做名师


□蔡 伟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正全力开展“名师工程”,以实现快速培养“大国良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的目标;各报纸杂志也致力于宣传名师培养与教师专业发展……有人反问:要学做名师干什么,就为多几个荣誉或者多几个钱?

我说,你想多了,也想浅了。

众所周知,很多荣誉的获得是需要通过层层投票评选的,并不是谁想给谁就能给谁的,也不是谁想要就能要到的。可以说,绝大多数名师都是实至名归的。那些加入到名师培养队伍甚至已经被评为某个层面名师的教师也得到了广大基层教师的尊敬。我认为,只要当了教师,就得有名师意识,就得朝名师的目标去努力。理由有千万条,但归根结底有如下四条:

一为学生。俗语说:“名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有两个原因:一是名师学养深厚,教法创新,弟子习之,自能举一反三,所得颇丰,进步神速;二是名师资源丰富,德高望重,在其门下,成长发展的机会自然就多。不但如此,尽管学生毕业后与老师的关系已经不大了,但没有一位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庸碌之辈。如果学校是名校,老师是名师,学生到哪里都会自豪地说一声“我是某某学校某某老师的弟子”。例如我带过的高中班级开同学会时,都会参观一下母校的校史馆。在名师栏上他们看到我的照片和简介时,就会自豪地大呼:“快看,这是我们的蔡老师。”其实,我不过是评上特级教师又做了个高校教授而已,离真正的名师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但这已经足够让我那些二三十年前毕业的学生兴奋一阵子了。学生们以我为荣,我唯有更加努力,多出一点“名”,以不负他们的自豪。

二为学校。名校之所以有名,一为有名生,二为有名师。而名生的多寡,关键看名师。因为有名师,优质的生源与教育资源就能得到保证,名生也就越多,成长得也更快。因此,说一位好校长代表了一所好学校,不是说校长自身的专业水平有多高,而是看这位校长是否有凝聚力将最优秀的教师聚集到自己的学校,或者将一般的教师培养成名师。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学校来说,后者是关键。因此,成为名师,不仅仅是给校长贴金,更是为学校打造品牌。我们学做名师是为学校着想,更是在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基。

三为社会。教育的水平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正相关,名师则是一个社会文明之象征。说白了,名师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国家极力推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和领航工程,就是希望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即使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名师这样高度文明的社会。唯有如此,家长不会因为名师的稀缺而疯狂地择校;学校也不会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撬别的学校的墙脚;整个社会因为有充足的名师而变得和谐文明。因此,一位教师如果努力地把自己培养成名师,实际上是在分担一部分社会责任。这样的教师不仅仅是社会的一分子,而且成了社会的重要支柱。

四为自己。教师是社会人,但教师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独立的个体。教师的社会价值必须通过个人的存在价值才能最终体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学做名师最为显性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自己。教师一旦成为名师,社会美誉度高了,更受家长、学生敬重,做什么事都能事半功倍;教师一旦成为名师,存在感强了,话语权大了,就更有条件开展教育改革与实验;教师一旦成为名师,各学校各机构就会找他(她)去讲学,就有机会宣传自己的教学理念,分享自己的教育哲学,推行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对社会特别是对教育的贡献也就越大。

虽然成为名师后,任务更重,责任与压力也更大,但正因为如此,反而更能促进教师的二次成长。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人生也因此变得不同寻常。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