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12日 星期
当语文课邂逅专业课,创意融合背后
一场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变革


□本报记者 胡梦甜

烹饪课上,学生能做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却品不出菜肴里的文化;园林课上,学生精于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亭子,却道不出其中的诗情画意;计算机课上,学生对图片处理、视频剪辑游刃有余,却苦于写不出一个微电影脚本……

缺乏“人文味”的专业课,专注于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却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如果让语文课和专业课碰撞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打破语文学科和专业之间的“语言”障碍,在两者的交叉地带寻求“突围”……近日,一场指向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变革在浙江省中职界掀起风暴。这场风暴的助推者是由省特级教师戴智敏所带领的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

课堂起义,以“跨界”之名打造“语文+”课堂

“糯米遇上千张,好似漂泊的游子遇见温暖的家。”“刚浸润的糯米,在与温度争分夺秒的竞争中变得黏性十足。”……当美食与美文相遇,学生迸发出无限灵感。5月10日,由戴智敏和烹饪专业名师周武杰领衔的“语文+烹饪”创新课堂,通过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向全省直播,获得诸多点赞。

6月20日,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旅游专业教师王蓓芳和语文教师劳鸿燕走进同一个课堂,共同给旅游专业学生讲述绍兴黄酒文化。品黄酒、猜酒名;师生行酒令,从西周燕射、春秋投壶说到和“酒”有关的诗词、绍兴名人和黄酒的故事;游戏中熟悉黄酒酿造的工艺流程……在这样一堂融合了诗情和酒意的课堂中,学生即兴创作的以绍兴黄酒为主题的导游词精彩绝伦。

从5月开始,戴智敏名师工作室和全省各个专业的名师工作室携手,陆续推出了“语文+烹饪”“语文+园林”“语文+计算机”“语文+工艺美术”“语文+电商”等7堂跨界融合的观摩课,并计划在今年和20多个专业合作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尝试。

原本彼此之间互动甚少、犹如“孤岛”的语文学科和专业因为这场跨界合作交融在一起。《雨巷》一课嵌入旅游专业导游词写作和讲解,《我的空中楼阁》一课嵌入建筑设计专业平面、三维设计,《卖白菜》一课嵌入财会专业成本核算,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讲述文创产品的前世今生,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微视频脚本设计,建筑专业学生研究《红楼梦》古代建筑设计……融合就像催化剂,让课堂不断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

创意背后,让“技术控”拥有“大师”思维

掀起这样一场教改风暴,发起者戴智敏有着审慎的思考。

语言表达能力弱、文学素养欠缺,是中职生一直以来的“硬伤”。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要让学生未来的职业道路走得更远,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信息处理与学习能力等职业关键能力不可或缺。

“语文学科和专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打破学科教学界限,从‘单科独进’走向‘学科融合’,是中职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现实需求。”戴智敏萌生了跨学科合作的想法。

依托省名师网络工作室,戴智敏带领的语文教研团队与计算机、建筑、电商、工艺美术、市场营销等20余个专业教研团队展开合作,开发“语文+”跨学科课程群。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创设与学生生活、专业、职业相近的情境……因为有了“专业”这一载体,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有了落地生根之处。

遵循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准)员工”的培养理念和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方面的培养目标,教研团队相继开发了中国传统节俗文化、悦经典立人生等生活必备类课程,绍兴园林景观故事、影视(动画)剧本创作等职业拓展类课程,职场情境口语交际训练、笔尖上的乐趣——职场应用文攻略等职场应用类课程。借助跨学科创意表达、语文学科嵌入专业课堂教学两种教学路径,学生在“生活必备、职业拓展、职场应用”三个情境中经历了深度学习的过程。

周武杰是这场教改风暴的最早响应者之一。“当下,企业、行业对烹饪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精湛的烹饪技能,还要求他们掌握现代营养学、饮食卫生等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烹饪文化的前世今生,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和艺术创新能力,而这恰恰需要语文学科的助力。”周武杰说。他期待着,在这场跨界合作中,烹饪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再是“火头军”,而是博学多才的“儒厨”。

教育部中职语文课标专家倪文锦这样评价这场教改风暴:“搭建专业和语文学科跨界融合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职业精神,挖掘专业学习中的语文元素助力学生专业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专业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双提升。”

事实上,让中职生在语文学科和专业的碰撞中成为拥有“大师”思维的卓越匠人,助力他们创造出更具文化内涵的创意作品,并用自己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推介这些产品,正是戴智敏发起这场教改风暴的初衷。

从学科人到教育人,跨界融合是教师的一场“自我革命”

带领学生探寻酒坛里的秘密、酒杯里的风味、酒碗里的腔调、酒缸里的性格、酒意里的文化……王蓓芳坦言,这是自己上的最有诗意的一堂导游课。

之所以会设计这样一堂“语文+旅游”的跨界融合课,缘于王蓓芳一直以来的教学困惑:每次让学生创作导游词,学生写出来的内容总是空洞乏味。于是,她决定和语文教师“并肩作战”来解决这一难题。为了准备这堂公开课,她和劳鸿燕磨合了无数次。“语文老师的助力,带来了新的灵感,激起了旅游课堂教学的一池春水。”王蓓芳说。

这堂公开课,带给王蓓芳最大的触动是,当教育步入核心素养时代,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关注知识引向关注素养和能力,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要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重组课程的设计师、跨界合作的策划师。

林慧是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副校长,也是省“三名工程”园林专业名师工作室导师。找到“审美的发现与鉴赏”这一园林专业和语文学科需要共同培养的核心素养后,她开始了两者跨界融合的尝试。但具体实施起来,林慧直言“挑战不小,逼着自己不断学习”。选择交叉内容,制定交融目标,设计交织流程,组织交互活动,实施交叠评价……在林慧看来,融合不是叠加,也不是拼凑,而是一个不断优化、创生的过程。

为了把中职教师培养成具备学科教学能力的“讲师”、具备专业课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技师”、具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的“人师”,戴智敏努力打造专家引领的“三师型”师资培养平台,成立“语文+专业”跨学科教师团队、专家团队。目前,“语道匠心”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也正式启动。

“这场改革已经开始倒逼每位教师打破学科思维界限,人人研究教材,人人研究科学的育人方法。”戴智敏感叹,“跨界融合让教师从学科人走上了教育人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