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28日 星期

呼唤自我话语 张扬个性写作


□义乌市第三中学 刘志锋

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写作误区,就是“为师造文”。作文是写给谁看的?朱永新说:“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真谛就是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形成学生独特的个性。”教师只有对写作教学进行正本清源的思考,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训练学生“我手写我心”,才能摆脱功利性写作的镣铐,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最终,才能让学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写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作品。

笔者曾布置过一次自由作文,其中收上来这么两篇:

《那个背影》(片段)

傍晚,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往家赶。这时,一切伤心事油然再现:母亲的责备、今早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现在还有谁给我勇气、给我鼓励呢?

想着想着,便进了家门。忽然一个陌生男子的身影进入我的眼帘。他头发将近花白,身穿一件皱巴巴的中山装。他背对着我,使我无法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我很想过去看个究竟,但是伤感使我呆滞,丧失了控制大脑的能力——我无法前进——他,只给我一个背影,虽然穿着皱而旧的衣服,但却有着结实的身躯,手中拿着一个榔头,似乎在敲着什么,嘴里还不时嘟囔着。

我在想:“他这么辛苦地工作,不累吗?”

“好。”他自言自语道,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松了口气;他似乎有点瘸,走起路来一拐一拐,步履蹒跚,身子一上一下,显出一副行动艰难的样子。我敢猜测:他分明是一个半老老人。

“爸爸……”我喊出了声。我简直不敢相信,他竟然是曾与我一同无拘无束嬉戏的爸爸。原先那神采飞扬、精神焕发的爸爸呢?

《孔乙己请客》(片段)

“老妈,今天老师说要订购一份资料,得交50元钱。如果不交,俺考大学就算是无望啦。”乙己老妈听后,东挪西借地终于凑足25元钱,又向银行贷了25元。就这样,孔乙己轻易地从善良的老妈身上骗得50元钱。

乙己老兄刚来到学校,就看见与自己同村的同学陶朱和猗顿……主动邀请他们去“百佳超市”。

超市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服务员们一见陶朱和猗顿两位大少爷光临,把孔乙己冷冷抛在一边。孔乙己也不慌,“洒脱”地从柜台上拿了一粒绿箭口香糖,“优雅”地嚼着,然后取出那“凝聚着他智慧”的50元钱,大吼一声,“今天本大爷请客!”

这一吼可不得了,那群服务员忙抽转身围向孔乙己,道:“爷,您刚才那一吼,真好威风,好气派哦。”“对呀!对呀!爷,你可真酷。”“……”一句句甜言蜜语,简直把乙己老兄吹捧上了天。

点评:

前文所见所想全是“自我话语”。文章虽不华丽,但质朴厚实。作者对父亲的感情是从心底流泻出来的,表现得十分真切。抓牢“那个背影”,点燃读者情思,体现当时特有的氛围。作者投入感情之“真”,注入个性之“神”,深为感人。

后文虽文通字顺,富有想象力,但却是“他人话语”,即套用现时较时尚的“故事新编”结构模式,追崇一种“大话西游”的语言格调。全文时有夸大生造的痕迹,很容易把人引到歪路上去。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正本——明确学生和作文的关系,回归“自我话语”这一写作主旨。

作文是一种心灵释放,应该引导学生把自我认识和体验真实自由表达出来,而不是以权威见解或表演性目的来代替自己的发现。

如《孔乙己请客》,塑造出来的人物丧失个性,矫情造作,不敢或不愿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在这种状态下,作者“只能用记忆和思考功能,而很少用感知功能。感知功能长期被搁置、渐渐封闭和退化……其整个身心发展营养也就枯竭了”。

二、清源——明确写作和生活的关系,把生活意识导入写作思维轨道。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感染,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陶冶;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要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是一种内在情感需求、一种必备生活能力。

三、寻根——明确学生和表达的关系,锤炼语言,历练思想。

学生只有一次次找到“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才会告别“冰泉冷涩弦凝绝”的境地,进入“银瓶乍破水浆迸”的状态。

王尚文教授曾打过一个比方:名厨与庸厨的区别就在于他是否有能力熬出一锅像样的老卤。有这锅老卤,厨师便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而锤炼语言、历练思想就是一锅神奇老卤。

鉴于此,笔者又组织了一次自由作文。

第一步:要求学生就当前的生活,把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关心的问题罗列出来;

第二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选出具有普遍意义、富有价值的问题;

第三步:完成初稿后,分小组修改、评议和推介。

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讨论得特别激烈。诸如“一带一路”、明星与素养、狼爸现象、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甚至男女生交往度等话题都进入了他们的写作视野。

其中《突发事故崇尚理性“围观”》一文令人印象深刻:“网友自以为正义凛然,对不实谣言不加以求证便大肆传播。消息称司机凌晨K歌,他们便开始辱骂司机。消息称女司机逆行,他们便开始辱骂女司机,硬生生把无辜受害者诽谤成加害者。国人这种见风是雨的本性在这一刻暴露无遗。……我不禁想,是不是披着网络这层外衣,就可丧失理性,摇身一变成为任意宣泄情绪的野兽?”

学生充分发出自己的心声,文章已不再是“用一支灵魂出窍的笔无动于衷地写着苍白无力的文字”了。

个性张扬的写作,如疾风骤雨,酣畅淋漓;如清风明月,沁人心脾;它带着草叶的清新和山泉的明净,带着时代的涛声和世纪的足音;它能够吹开每一颗蒙尘的心灵,洗净每一只迟钝的耳朵。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