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6月17日 星期

智能时代的家校共育,变得更“智慧”


□本报记者 叶青云

“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前不久,宁波市第一所家长成长学院——北仑区家长成长学院正式挂牌。该学院下设80余家分院,覆盖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统筹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家教网络,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智能时代来临,带给学校的不止是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的变革,家校共育也正经历着悄然的变化,和过去相比,家校共育变得越来越“智慧”。从最初的校讯通到现在的各类通信、直播平台,依托网络便利的新兴载体,和宁波一样,很多中小学的家长课程已经从单一的线下变成了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线上开展专家理念渗透、家长经验分享、家校联盟研讨、家校评价实践等活动;线下组织教师录制优质微课,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推广家长课程教育的成功经验等。”校园网、微课视频等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运用到家校共育的范畴中,桐庐县实验小学规划的家长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在校长吕桐军看来,现代家长日益重视子女的教养问题,但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实际行动、物质投入与精神投入、教育行为与教育效果却存在反差,这是许多家长产生困惑的原因。所以,“借助互联网,学校可以尽可能地提供多场景的、碎片化的学习,不断调整和完善认知、体验、活动和实践4大类家长学校课程群,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微信平台也成了家校共育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微信群。群内交流促进了家庭与学校、家庭与家庭间的实时沟通。比如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小学,该校是一所新居民子女学校,学校每年选取在家庭教育方面急需改进的二三十户家庭,成立帮扶小组,利用微信群“益家亲在一起”和“与新居民共成长”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与帮助,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另一类则是微信公众号推送。衢州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三衢教育”每周会推送一期“家教心经”,内容主要是介绍国内先进的家教经验以及来自本市名优教师或者家长的访谈、随笔。“相对来说,农村学校面临的家校共育问题,会更棘手些。面对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学校的大量时间不是花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而是花在纠正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上。”衢州市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衢州教育信息宣传中心主任苏建宏告诉记者,不管是有工作的还是务农的,很少有家长愿意停下手中的活,走进社区或者学校去专门聆听家庭教育讲座,即使去了,也往往收效甚微。“现代社会是信息智能时代,人们更多的是进行碎片化的阅读,微信正好符合了广大家长的需求,内容不长,花三五分钟时间就能读完,读后能让人有所收获,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翻阅重读。”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公众号每周也有一期固定栏目叫“说历史故事,谈家庭教育”,推送的是由学校教师撰写的家庭教育文章。校长朱小亮表示,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家校共育,更方便快捷,受众面更广,家长乐于接受、理解,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时代带给家校共育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载体上,家校共育的资源和目标要求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更新。”绍兴市柯灵小学校长金华星说。在智能时代,很多在现代科技领域术业有专攻的家长被请进学校担任拓展型课程的教师或开设了相应的“家长课堂”;而学校教师也纷纷开发了相应的微课、慕课,如“在线课堂”和“空中课堂”等,供学生在家选学、家长辅助参考。“同时家长和教师都不再满足于‘大一统、一刀切’的教育,更加追求满足于个性化需求的、能够实现因材施教的、便于选择的教育。在智能时代,这种需求和愿望被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此外,我省一些中小学还建起了全新的“智慧”家校互动体系,比如桐庐县富春江小学在钉钉上开展“线上直播,线下研讨”,家长无论身处何地,只需一部联网手机,即可实时参与一些学校召开的专题教育讲座、家长会、教师课后辅导等活动。在直播过程中,家长还可以提出问题,和班主任、嘉宾、教师实时互动,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表达家庭的教育需求。“‘智慧’家校不仅给我们引入了一个教育管理平台,而且也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家校发展的新趋势,即如何使新媒体沟通方式成为‘智慧’家校的新常态。”校长钟利民说。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