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7日 星期

“活教育”与乡村、童年的化学反应
这群农村幼儿教师有着非一般的课程建设“冲动”
挖河、架桥,都不在话下。(本报通讯员 徐销君 摄)
孩子们用软梯、绳索、木板等造完“高铁”后,又造了一架“飞机”。

□本报记者 黄莉萍

玩泥?“那就挖条河吧!”

“空中”木屋的底部能做什么?“建‘高铁’,造‘飞机’……”

……

面对这样的一群农村娃娃,作为教师,能做点啥呢?

“认真观察,及时捕捉,和孩子们讨论,帮助他们动手创造……”这些已经将陈鹤琴“活教育”思想融入血液中的农村教师将目光投向儿童,投向了乡村社会,“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玩嗨了的乡村幼儿园

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中心幼儿园,坐落于一片绿油油的农田之中。

进入幼儿园,巨大的视觉反差会令人呆上个半秒。一群群小黄帽,在沙水区、涂鸦区、表演区、搬运区、拖拉区、骑行区、综合体能区、投掷区、自选游戏区……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而在每个区域,教师和小朋友一样,如同小蜜蜂般不停歇。“我们在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游戏中孩子们冒出来的新想法,并帮助他们。”该园教学主管陈芳这样告诉记者。

于是,综合体能区里会冒出个野战演习,衍生出个战地医院;建在“空中”的小木屋下挤了太多想乘凉的娃,有孩子说要售票了,有孩子说要像坐高铁一样,孩子们就开始造“高铁”……轮胎、钻圈、小跨栏、梯子、砖块、木板、绳索等,是道墟幼儿园每月都会不断添置的建构材料。教师章玉蓉开始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们创造世界。当她的“我的城市规划”主题遇到教材中的“建筑工人辛苦了”主题时,孩子们就开始寻找家乡最美的建筑,用建构材料建起心中的最美建筑;遇到“5·12”地震演练,引导孩子们讨论“怎么去帮助受灾的人”“如何重建学校、公园,还有最坚固的房子”……

老屋、高楼、别墅都是怎么建造的?“答案是不是最‘正确’不重要,孩子们会开始观察身边的建筑,观察建筑工人如何工作,就是最大的收获。”章玉蓉说。

同样是“建筑工人辛苦了”的主题,结合家乡特点,上浦镇中心幼儿园玩起来路子更“野”——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教师杜雪丽带着班里的娃娃们花了一个多星期,硬生生地在幼儿园里挖出一条近2米宽的“曹娥江”,还建了两座可以通行的“上浦闸大桥”。

“你看,孩子们发现泥土太硬,就浇浇水让泥土变软;发现自己力气太小,就邀请了幼儿园里力气最大的门卫伯伯和保育员阿姨帮忙一起挖……”上浦幼儿园园长朱胜芳将孩子们挖江架桥的全过程拍摄了下来。每次回放视频,她都抑制不住激动:“孩子们观察家乡的江、桥,设计构建流程、讨论所需材料,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太棒了!”

杜雪丽每看一回视频就乐呵呵地开心一回。在她眼中,当桥墩泥土太松,孩子们用脚跳着踩、木板敲、手拍等方式把桥墩周围的泥拍实;像小蚂蚁一样扛的扛、抬的抬,一起把沉重的木桩(桥)成功地架上“曹娥江”;大桥造好后迫不及待冲上去欢呼,从桥上跳水里嬉戏,甚至钻进桥洞里玩耍……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

灵光频现的项目式课程

因位于越窑青瓷的发源地,“泥玩”,成了上浦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幼儿园逐渐开发了越窑青瓷、越窑泥工坊、户外泥趣活动、泥塑活动等在内的园本课程。“孩子们可以通过对青瓷碎片的创意创想;通过在树林里挖泥巴,在泥池里玩水车、筑沟挖渠,在泥墙上玩泥炮仗、做泥雕……自由探索、创作、观察、记录、运动,充分发展意志力,提高解决问题、沟通合作、想象创造的能力。”朱胜芳说。

在上虞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幼儿园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支持下,加入到基于“活教育”、融入本土资源的课程改革队伍中。

2013年,一面靠水田、一面接树林的东关街道中心幼儿园成了上虞区课程改革的实践园,重点承担了游戏性种植饲养区的创设与管理任务。幼儿园渐渐有了一个以小农场为中心的集种植园、动物园、果园、花园为一体的智慧乐园。“我们只是设置了课程框架,课程的开发及走向,是紧跟着孩子们的步子的。”园长朱惠汝介绍,“百味园课程最精彩的就是不断生发的项目式活动。”

分别在黄土、泥土和沙子里种下玉米的种子,几天后,沙子地里先长出两颗小苗,再后来,泥土地里也长出一颗;雨后,孩子们在农场紫甘蓝上发现晶莹的水珠,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些叶子上有水珠,有些却没有?”下雪天农场大棚倒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如何建?大班开始通过建构区的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羊、小兔的喜好小朋友都知道,农场里常见的青蛙、蜗牛、蚯蚓等又喜欢什么呢?……

教师们发现,课程建设,似乎变得越来越可以“随手拈来”,创意的火花在孩子们的言语中不断闪现。在东关幼儿园,如今有着很多有趣的班本课程。为了预防感冒,食堂为每个孩子准备了大蒜。可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大蒜。于是,一个种大蒜、保护大蒜、画大蒜、拔大蒜、比大蒜、创意装扮大蒜的项目课程就此产生。渐渐爱上了大蒜的孩子们说:“哇,腌大蒜的味道还是不错的哦!”夏琳霖、张子诺等30个小朋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因为,用画笔画下了整个过程的他们,都是这门课的原创者。

“咱们要不要加个班?”

“全区35篇一等奖的优秀案例,我们有8篇,一等奖第一名就是章玉蓉。”如今,令道墟幼儿园园长陈丽英骄傲的不仅是2018年报送9篇案例8篇获一等奖,报送9篇论文6篇获一等奖这样的斐然成绩,更是教师们抢着参加教研活动、抢着写论文等的积极状态。

“课改前,在类似的评比中,偶尔能拿到个二等奖,都是惊喜。”教师们如此巨大的变化,花了不到4年时间。2015年,陈丽英带领教师们开始了绿色环境主题的园本课程建设。2017年,课题《以项目式学习开展绿色主题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立项。

“乡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如何让低龄儿童理解并作出自己的选择?”“从认识有绿色标记的食品,到研究生长过程健康的绿色食品,我们发现,课程活动是弹性的、可以调整的。”“先对项目进行评估,并在实施过程中思考‘通过我的介入和指导,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经验和发展吗?’”“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提问、寻找资源、应用信息、再进一步提问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对自己的“逼问”中,道墟幼儿园的教师们发现,自己需要研讨和寻求帮助的问题越来越多。“一旦教师们遇到困难,我们就开展教研;如果园内教研也不能解决,就组织教师们外出培训,或者邀请专家来园解决。”陈芳介绍,如今,该园几乎每天中午都有不同形式的研讨或展示活动。教师们的惊喜也越来越多。“立夏吃茶叶蛋,一个小朋友问‘蛋是小鸡的宝宝,万一把小鸡吃到肚子里去了怎么办?’”教师王慧就开始带着孩子们分别用沙子、干草、肚子和孵蛋箱“孵蛋”。“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生发项目式活动的灵感和资源也就越来越多。”王慧发现,虽然探究的过程困难重重,却成功吸引了几乎全园孩子、教职工、家长的关注,“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加入进来,一起收获着小鸭子出生、成长带来的发现之旅的快乐!”

这样的快乐,同样吸引了有着66名小朋友的长塘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们。这所只有10余名教师的农村幼儿园,课改才刚刚起步,教师们都很心急。

2018年,上虞区出台了以乡贤陈鹤琴先生幼儿教育思想“活教育”为品牌的3年行动计划,每年出资100万元帮助幼儿园开展课程改革。“区里配套出台了课程改革合作片区、帮扶圈分布的通知,让城区幼儿园与骨干乡村幼儿园、骨干乡村幼儿园与薄弱乡村幼儿园分层级对应帮扶。”上虞区教育体育局幼教办幼儿教育教研员董秋艳告诉记者,该区还成立了以省特级教师、名园长、名师为主要成员的改革指导小组,承担问题诊断、解惑支着等职责,引领全区幼儿教师提升课程开发、实施以及评价等能力。

“董秋艳老师几乎每个月都会来帮助指导;我们的教师每个月都能前往结对的东关幼儿园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去年暑假,东关幼儿园还派了10多位教师来培训我们。”在长塘幼儿园园长金樱眼中,那些都是幼儿园的“贵人”。课改一年后的今天,令她欣慰的是,今年“六一”展演,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让家长们交口称赞,“孩子们这么能干啦,我们不要去城里读幼儿园了!”令她最感动的,是每当寒暑假、国庆、五一放假前,教师们总是会主动跑来问:“金老师,我们几号加班?”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