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5月31日 星期
“超前学习”“重知识轻能力”“忽视感性经验”……
避开这些入学准备的“坑”


□本报记者 朱 丹

近日,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及其家长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宣传手册。众所周知,幼小衔接已经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不仅家长存在焦虑情绪,不少幼儿园教师也很困惑,如“入学准备究竟要做些什么”“如何避免入学准备的误区”等。为此,这份手册在阐述正确入学准备理念的同时,介绍科学的入学准备方法和策略,力求扭转家长在为孩子做入学准备方面存在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

学习品质比知识技能更重要

每到春季学期,不少幼儿园的大班幼儿就长期处于“请假”状态中,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辗转于不同的幼小衔接班,拼音、写字及算术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和小学分别属于教育的不同阶段,两者不论是校园环境、教室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还是作息安排、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使得幼儿入学后要面临许多重大的转变。然而,由于一部分公众过于强调甚至夸大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导致家长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准备。面对入学准备中的误区,手册明确指出,“超前学习的挫败感会导致孩子产生‘习得性愚笨’”,使得孩子入学后容易被动学习,消极面对学习困难;而分科准备知识非但不能提高孩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手册从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为广大家长和教师明晰了入学准备的理念。由于儿童的脑部发育尚未成熟,要经历两个全然不同的学习阶段必然会带来适应的问题,因此帮助幼儿平缓过渡就显得极为重要。手册建议,一方面要在幼儿园阶段做好入学准备,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专注力、坚持性、独立性等学习品质,而非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小学初期应在教学方式上与幼儿园衔接,不能让新生进行竞争性或追赶性的学习。考虑到幼儿的学习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感性经验为基础,手册提醒家长,切忌人为地忽略感性经验的积累,进而影响孩子的后继学习。

针对家长普遍反映的“孩子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观念模糊”等问题,手册也给出了指导意见。例如,根据孩子能力,罗列任务清单;不干扰孩子,营造有利于注意力集中的环境;配合生活作息,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时间表。

家长比孩子更需要做好入学准备

“上学前我要准备一个又大又漂亮的书包,还有文具、水杯”“我想去看看小学是什么样的,离家远不远”“我想学会跳绳,这样可以和新朋友一起玩”……从孩子的话语中不难发现,他们主要从学习和生活两个角度来考虑入学准备,其内心对新生活有着好奇、憧憬和惶恐。

“事实上,真正需要做好入学准备的也许不是孩子们,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交流中,不少幼儿园教师认为,家长对待入学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更多的是对成人提出的要求与挑战。

自从佳佳进入大班以后,他的妈妈就开始为孩子入学而焦虑,到处打听有哪些名校,纠结进公办小学还是进民办小学;茶余饭后常常提及小学学习如何严酷、小学教师如何严厉,总对佳佳说“该收收心了,光知道玩,上小学就该吃苦头了”……手册对这一案例作了分析,家长的焦虑情绪会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当孩子过高估计小学学习的难度而产生学习压力时,就会对即将到来的上学忧心忡忡,甚至会产生入学适应障碍。事实上,家长应放松心情,调节自身的焦虑情绪和孩子的入学紧张,与孩子一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除了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的策略,手册还设计了一张“家庭为孩子所做入学准备的自评表”,引导家长从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理能力、时间观念、社会适应和入学愿望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价。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