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5月17日 星期

做一个说话“走心”的人


□徐中收

话人人会说,但不等于人人都能说,更不等于人人说出来的话都中听,都能令人动容,甚至让人心动,如沐春风。

有一天,我的工作室来了一名中学生。看上去,他愁眉不展,一脸怒气。我温和地请他坐下,然后给他斟了一杯茶并用双手递给他。我微笑着请他喝口茶,并且说不着急,慢慢说。他紧张的身体放松了一些,脸部表情舒展了一点,大声开口说:“老师,我要周游世界去!”

“哦,去外面走走,开阔一下眼界?”我笑着问。

“不,我在家里待不下去了,我要离开家!”他吼到。

“嗯,与父母闹矛盾了?”我关切道。

“我没有父母!他们一开口就喋喋不休,一套套的大道理,让人无法容忍!还有,我在他们眼里一无是处,不是指责就是教训……说我是渣男……呜呜……”一个近一米八身高的大小伙子竟然呜呜大哭起来,身体剧烈颤抖,哭声里都是委屈、怨恨和伤痛。

原来,男生的父母在社会上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对儿子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也非常严格,容不得儿子有任何的过错。他们教育儿子最常用的一招——讲道理,美其名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管儿子爱听与否,也不管儿子是否听得懂,更不管这道理已经说了多少次。久而久之,儿子一听父母开口就要作呕,就头疼欲裂,就想大发脾气,就想离家出走!

亲子关系也是一种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的远近与会不会说话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亲子关系的疏密与话说得“走心”与否息息相关。

说话“走心”就是说话者要想他人所想,走进他人的心里,话能说到心坎上,让他人心动、情动、行动,愿意敞开心扉与你交流并在情绪上、行为上做出适度改变,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对同样常常要教育学生的班主任而言,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说话“走心”的人?

学会倾听

要做一个“走心”的人,首先要学会倾听。你不仅要竖起耳朵听,还要用眼睛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情去听。听说话者的语言、语音、语调和语速,观察说话者的面部表情以及其他的体态语言,听出说话者的情绪以及话外音,理解他的真情实感与真正的内心需求与诉求,并且用“嗯”“哦”“原来如此”“怎么会这样”之类简单的语言给予反馈,鼓励说话者倾诉、宣泄,以便让说话者畅所欲言、言无不尽。

学会共情

共情是指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情感作出恰当的反应。

能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和摩擦,懂得利他同样有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很多时候,共情能使我们与一个自己也许并不喜欢的人(学生)相处时懂得留有余地,尽可能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而这样做,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了余地。一个具有共情能力的人在看到别人受伤害时,会有心痛的感觉,这不仅会阻止他产生伤害别人的动机,也会使人及时控制住自己,使事态不至于向更糟的方向发展。

不讲大道理

道理谁都会讲,但并非人人都愿意听大道理,尤其是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比如,当学生处于痛苦、烦恼的时候,需要的是受关注、同情、安慰、理解、支持与鼓励。班主任若一开口就是一套大道理,并且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就会觉得你高高在上,是在教训他,根本不知道他的痛苦与烦恼,是不懂他,他与你形同陌人。

于是,你的大道理即使逻辑再严密、辞藻最华丽、声音多动人,学生的第一心理反应是抗拒、排斥、厌恶,最直接的行为反应是顶嘴、吼叫、怒骂,甚至暴跳如雷、直接大打出手。

不滥提建议

人都有一个喜好——好为人师,总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情不自禁地要教育人,给人提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建议。

其实,每个人都只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你的建议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往往只适合你自己,不一定对他人起到相同的作用。即便是教师、父母的建议之于学生。何况,如果你总想让他人照抄照搬你的想法、做法,无异于让吃草的兔子改吃猪肉、牛肉,让它如何咀嚼、下咽和消化呢?

教师应摒弃教育学生的好心,引导学生明了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其整合好自己的资源,在迷茫和困境中突围,这才是他们应有的成长之路。

(作者系省心理特级教师、永康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