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3月1日 星期

不让学生“追跑”就可以?


□徐益锋

在一次常规走访中,我们发现学校里追跑打闹的现象有所抬头。这不仅关乎学生课间活动的文明习惯,还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教室里或是在走廊上追跑,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不能小视。

于是,在校长室及德育处的牵头下,全校范围内的“拒跑”行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班级层面通过班队活动、晨间谈话等时间段进行专门及常态化的教育;学校大队部值日岗加强对各班追跑打闹现象的检查力度;值周教师加强日常关注与引导……

可以说,我们对养成教育是认真的。可是,实际效果并没有像我们所预期的那么明显,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追跑打闹是不文明、不安全的,但却管不住自己,待到教师来到他们的跟前,他们才会不好意思地停下脚步,给教师以抱歉的表情。真是不批评也不对,批评也不对。你看,他们那么可爱,他们不是都已经知道了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吗?如果再去刻意批评有什么意思?怎么忍心?

只是,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没有效果?

于是,我们利用班主任例会时间与班主任共同探讨教育失效的原因所在。

一位班主任说:“小学生天生好动,从理性上讲,孩子之间适当的追追跑跑也是孩子们的天性使然,养成教育也不能一味压制孩子的天性。”

我们该怎么做?管也不对,不管也不对……

笔者带着困惑深入了解了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上虞乡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思想内涵。其中,在“活教育”的十七个原则中,第十个原则“替代教学法”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小孩子是好动的,我们要处处顾到儿童的心理,要用各种替代的方法来满足他的欲望,来发展他的个性,来培养他的人格。”

先生一言,一下子点醒了我:是啊,孩子天性好动,课间喜欢追跑打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于没事可做,没游戏可玩,正好可以用孩子们感兴趣的课间小游戏来替代。

于是,学校开展了“课间小游戏”活动,并实施了四步走计划。

第一步:征集。面向全体家长和学生征集课间小游戏,孩子们可以在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课间小游戏,并在家长指导下,学会课间小游戏。课间小游戏要求:有趣、安全、文明,空间和时间要求低,由每班班主任把关。

第二步:共学。在校活动时间,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将各种课间小游戏进行班级层面的互学推广。

第三步:评比。开展全校性的“课间小游戏”评比活动,让学生们选出最喜爱的小游戏。

第四步:推广。将优秀课间小游戏摄制下来,供学生们观看学习。

通过课间小游戏的征集与推广活动,学生们的课间活动丰富而有序,追跑打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思考】

长期以来,我们总会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了?他们有时知行不一,在教师面前一套,背后又是另外一套。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反思几个问题:我们是否眼中只有知识、规范和要求,而忽视了独特、灵动的“人”的存在?我们是否有蹲下身来关注我们的学生,是否有静下心来倾听我们的学生,是否有沉下气来研究我们的学生,深度触摸学生的成长需求,让德育贴着学生的心走?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聚焦立德树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务。”开创新局面,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我们的德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扩大育人“朋友圈”,知晓“全员育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急不躁,理解育人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眼中有“人”,真正领会“立德树人”的真正内涵和要求。

学生是活的,教材是活的,教育是活的。不忘初心,立德树人,践行“活教育”,眼中要有“人”,目标为树“人”。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