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

基于政治认同培养的中学思政课教学有效性分析


□湖州市菱湖中学 施彬彬

新制定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机制,政治认同是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缺失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如何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研究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有效性分析

1.热切关注政治事件,政治热情兴趣浓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学生政治信息来源及时多样,且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较为丰富。特别是对国内外发生的较大的时事新闻,他们会予以热切关注,表现出较强的政治热情和兴趣。尤其在民族和国家认同方面,他们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对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尤为关注,爱国主义精神在他们中间依然最具感召力和凝聚力。

2.政治认知并不全面,政治认同遭受冲击。中学生对于重大、偶发的社会重大事件能够给予较多的关注,但对于具体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了解得并不充分。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讲授为什么要坚持我们的政体、政党制度的时候,能嗅到一丝“勉强”的味道。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讲授这方面知识时不够到位,致使学生对于我国乃至西方的具体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不太了解;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人们的政治认同,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享受主义等价值观的冲击,导致部分青少年学生出现信仰危机,引发思想文化认同混乱。这些因素往往会阻碍中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3.缺乏政治生活实践,政治人格偏理想主义。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对公民意识教育和政治参与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导致中学生公民意识欠缺,政治参与实践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培养,从而影响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由于缺乏政治生活实践的锻炼,其政治人格理想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表现出较强的不稳定性。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辩证地看待政治现象。

二、以政治认同为目标提高中学思政课有效性

思政教育最现实的任务和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中学思政教育要从政治认同形成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入手,遵循政治认同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而促进中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增强中学生政治认同,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1.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学生政治认同

从中学校园文化小环境来说,努力营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流政治文化的环境,以期达到政治认同。如在校园橱窗布置“时事新闻角”,放置《南方周末》《世界知识》《环球时报》等报刊供学生浏览阅读。每次上课前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设立“班级新闻联播”,让学生进行每日时政播报或时政分析,积极营造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课外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从社会政治文化大环境来说,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加强包括中学生在内的社会公众的政治认同,等等。

2.坚持主流政治导向,采取合理教学方式

有鉴于社会负面因素对政治认同有着强大的消解作用,中学思政课不仅要通过灌输和宣传等途径将国家制度和政治价值传播给中学生,还要注意对政治认同危机进行预防和预警。比如,在中学政治课教学实践中,不刻意回避社会负面因素的存在,正视社会阴暗面,从历史的角度和各国的经验与教训等方面进行分析,采取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理性、辩证地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必修二《政治生活》——“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土地拆迁”为话题,以曾经热播的反腐剧《人民的民义》中“大风厂拆迁”为反面例子,以宁波阳光拆迁为正面例子,分“拆迁之喜”和“拆迁之痛”两条线进行比较教学,对“滥用权力”与“规范用权”进行深度对比剖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要“审慎用权、敬畏权力”的价值观。

3.拓宽政治参与与渠道,提高学生公民意识

大力拓展中学生政治参与渠道,扩大中学生政治参与面,最大限度激发中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鼓励中学生积极参加政治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公民意识。例如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课的教学中,师生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通过利用团组织和各种学生社团,开展学生干部竞选和学生自主管理,探索实施学生议事会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对校园民主管理的评议;又例如开展村委会选举调查、生态文明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观摩法院庭审、参加区“两会”的旁听,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作为政治参与个体对于决策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认同。

4.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加强政治认知教育

政治认同除了受政治系统的作用之外,亦受到个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政治认知是形成政治认同的基础,中学思政教育要加强中学生的政治认知教育,用先进的政治理念、合理的政治架构和科学的政治运作方式,结合现实的政治生活,在不回避现实政治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对中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例如,每年召开全国两会之际,详实地向学生展现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运作方式,并且与美国的两党制、三权分立作比较,以期达到我国政治制度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共识。另外,每年的寒暑假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目,供学生自主阅读。例如笔者向学生推荐了《论美国的民主》《理想国》《社会契约论》等。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