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

研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胡成平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中小学的研学旅行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倾向。

有的重视游学而轻视研究,虽然也有任务驱动,让学生查找资料,但这些都是停留在静态的知识积累上,并未进行科学设计,没有体现落实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有的学校在研学活动中,虽然制定了活动方案,也留有作业,但是少了过程评价,对于学生在研学中的个人得失、体验、感受等关注度不够;还有的过于重规范而轻视个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大多根据学校或教师的意见来安排,缺少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研学旅行市场还不规范,一些旅游企业低价竞争,扰乱市场;许多商家把它看成像“春秋游”一样简单,研学课程内容不够深入,缺少公益性、安全性和教育性……

研学旅行的意义自不必说,作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旅行解决了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限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加强学生德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研学旅行,要“走心”,而不是“走形”。

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把研学旅行提高到提升国民素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旅行设计不同的教育目标,比如带学生去文化名胜景区,了解家乡文明、家乡文化,应以爱家乡教育为主;带学生去工厂社区调查,应以职业启蒙、职业能力教育为主等。

其次,培养学生的理性、探究、实践和创新精神,以及责任感、毅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学旅行要强调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教育性,成为一种创造性提升素质教育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广泛参与,喜闻乐见。

再次,研学旅行路线、活动的安排,应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多听听学生的声音,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同时,要体现时代特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全球眼光和责任感。

最后,重视对研学旅行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来。要组织各个层面的交流讨论,通过不同方式的思想碰撞,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从中挖掘出更深的教育价值,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校外参观体验实践,要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让学生去自主体验,让心灵在“研学”与“旅行”中放飞。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