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

技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内驱力


□中央电化教育馆 蒋 宇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显现出了变革教学流程、再造师生关系、重组教学组织方面的强大力量,信息技术正逐步从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内生变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从“要我用”变成“我要用”,技术成为教学的必备要素;二是学生从应用技术来学习变为在技术环境中自组织地开展学习,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激发维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显得尤其重要。

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

内驱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在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呈现方式上,笔者以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借鉴游戏等技术的力量激发学生兴趣。2018年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蓝皮书中指出,游戏化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多维体验,从而让学习在技术的支持下开始朝着深度学习迈进。近年来,VR、AR、MR技术不断成熟,它们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习者认知和感官上的冲突与刺激,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

二是强化学生学习的意义。“有意义的学习”是信息技术流行以前就在教育领域广受重视的教学模式,知识不是静态的,而是情境性、主观性的。因此,今天的“有意义的学习”要更加着重强调学习本身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尤其是让学生感受这种意义,即“学习的获得感”。借助技术建立知识学习和真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应用知识的场景中学习,直接检验知识学习的效果和影响力,提升学习对个体发展的真实意义。

三是提升学习的科学化水平。在学习领域,学习科学是专门研究“人究竟是如何学习”的。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学习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对网上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追踪,针对所收集的大数据进行及时整合、分析和筛选,并将结果有针对性地反馈给学习者,以帮助学习者及时、有效地调整自主学习过程,真正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游戏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

一方面是传统教学场景下学生丧失学习动机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学生在“游戏”中的投入却十分惊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研报告,在青少年各年龄段中,玩网络游戏的比例超过了95%,游戏对于今天的学生有什么价值?又如何应用于我们的教学?

我们发现,在游戏中,人的情感是快乐的,就像进入了魔法圈一样,感觉时间过得很快,甚至会忘掉周围的一切,这在教育中非常重要。柏拉图曾说:“最有效的一种教育是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中玩耍。”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鼓励教师实施游戏化的教学。

在教学中应用“轻游戏”。比如:课前,用一些小游戏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在课中,可将小游戏用于导入阶段,利用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可用一些含有知识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课后,还可以用一些小游戏检测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利用游戏重组教学活动,开发基于游戏的综合学习课程。比如按照科学探究的学习步骤来设计基于教育网络游戏的课程,学生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在解决一个个游戏任务中综合运用相关的学科知识。这种应用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玩一个游戏,而是将游戏中的体验与传统的教学环节相整合。游戏提供虚拟体验、虚拟实验的环境,也还需要其他与之相配合的游戏外学习活动。

应用游戏思维,改造教育中非游戏的场景。国内外一些学校在应用游戏化思维改造学校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比如美国的求知学校是率先将游戏机制融入整体教学设计的学校之一,其倡导在课程设计、学习方式、管理服务等方面都进行游戏化。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将游戏化色彩的“积分”“徽章”“排行榜”记录下来,形成学生发展的大数据。

通过设计游戏来进行创造创新教育。研究表明,好玩的游戏与创造力存在正相关。通过设计、开发游戏来学习掌握编程的知识和能力,是目前最常见的编程教育模式,也是当前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热点。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并开发覆盖课程学习内容的游戏,将知识学习的成果应用在游戏设计与开发中;开展设计教育游戏的比赛,促进和支持学生开发原创游戏并从中学习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知识。

让学生的学习回归促进和发展的本质,通过激发和维持内驱力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科学、高效、快乐”地学,维护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利,有助于每一个人朝着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